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3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人类离危险临界点还有多远?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5 19:4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图片:2005年10月2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市,一对父子在被毁坏的家园旁。 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卡特里娜飓风在经过美国佛罗里达南端的时候,才只有3级,但一进入墨西哥湾,立刻上升为5级,风力达17级以上,破坏力猛增到最强档,原因是墨西哥湾的海水因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变得非常暖和。”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的办公室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智囊团”重要成员丁一汇为《环球》杂志记者详解了卡特里娜飓风升级的全过程。
    在上楼之前,记者看到科技大楼一层的大厅正在举办关于中国最近气候灾害的展览,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让人深切感受到危机的迫近。
    被气象学家们称为“极端气候事件”的重大灾害性天气,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之下,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加大。长期统计显示,随着海洋温度的上升,上世纪70年代后,地球上的强台风数量增加了。
    英国自然灾害专家比尔麦圭尔最近发表文章提醒说,忘记全球恐怖主义吧,因为地震、超级火山和飓风的定时炸弹正在滴答作响,它们的威胁更猛烈。
    麦圭尔列举了可能发生的十大灾难,其中包括:飓风席卷纽约、海啸摧毁北大西洋沿岸、2030年地中海沿岸沙漠化、本世纪内海平面可能上升1~2米——上升1米将威胁到地球上1/3的农田,如果上升4米,美国迈阿密海岸线以内60公里的区域都会变成汪洋大海……
    那么,人类离安全气候的边缘还有多远呢?德国科学家说,只有2摄氏度——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升高两度,那么人类的生存条件就将受到威胁,人类社会就将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尽管对“两度”临界点人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但看过科学家们和作家们描述的破坏性发展所制造出来的明日世界有多么触目惊心,相信大多数人能够认同气候问题和有节制发展的重要性。
    《环球》与丁一汇的对话就从这“危险的两度”开始。   

    2007年5月15日,冰山的影子倒映在格陵兰岛沿岸的水面上。据测算,格陵兰岛的冰盖约为260万立方千米,目前正在以每年100至150立方千米的速度消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6月4日公布的《全球冰雪展望》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冰川、积雪加速融化的严重后果,并呼吁各国联手采取切实行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新华社/路透
  危险的“两度”
    《环球》: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在八国峰会上表示,希望八国同意在本世纪末将气温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丁一汇:对于目前的全球变暖问题,欧盟国家特别强调地球温度升高会使人类生存环境达到一个危险的水平。这个危险的界限呢,他们现在就定义为2摄氏度。
    这就是说,未来如果地球温度继续升高两度,那么我们的经济、生态系统、粮食安全、水资源、海岸线、海平面上升等等,都会发生异常的变化。最后影响到人类生存的条件,那人类社会就不可持续发展啦。
    变暖两度以下,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还有有利的一方面,比如原来种两季稻的地方可以种三季了。但是一旦超过两度这个界限以后,那就全是害处了,并且两度以下那些不利的方面还会非线性地增长。比如气候变化所致的水资源短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两度以下大概也就影响几千万人,可是一旦达到两度以上呢,突然就增长到35亿人口!这个就相当厉害了。
    《环球》:如果听任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发展下去,地球温度离达到两度界限还有多长时间?
    丁一汇:根据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结论,大概是在2050年前后。所以说默克尔在G8峰会上要让西方发达国家和5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能够同意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0%这个非常高的目标。如果这一目标达到,实际上就使得温度可以控制在上升2摄氏度左右。
    《环球》:这个两度的界限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公认吗?
    丁一汇:两度这个界限是欧盟科学家提出,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引用了该结果。他们特别强调以两度来作为危险水平。当然,按理说这也是不确定的。因为对各个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两度不可能都是灾难性的。不过,中国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没到能够提出一个准确阈值(就是临界值)的水平。
    欧盟国家提出两度概念之后,紧接着就是下一个行动。在世界银行当过经济顾问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特恩写了一本800页的书,叫做《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强烈地表达说,为了不超过两度界限,全世界必须在2030年前采取一致的行动来进行减排。行动得越早,全世界的国民经济损失越少,可以控制在5%~10%。如果在2030年以后再减排,那么全世界国民经济损失平均来看,就要达到20%。
    斯特恩提出的这个理论被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写在报告里面了,所以这样一来,要在2030年前尽量减排,就变成一个政府行为了。但是2030年之前这段时间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却正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压力与对策
    《环球》: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减排与经济发展必然是对立的吗?
    丁一汇:按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就意味着能源大量不断的使用。如果中国承诺减排,经济必然受挫。什么叫减排,减排就是我们要花大量的钱去改造能源系统、工业体系。美国当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就是因为它不愿改造,认为成本太大,并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降低——成本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权衡,要讲道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有这样两个主线:
    第一个主线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6000万人在贫困线以下。而每个人生下来,都应该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我们还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提出的第一个总体方针,即继续经济发展的这条主线,是不能丢的。
    第二个主线,从长远来看,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西方今天给我们提出来的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零排放、低碳经济,所有这些概念对中国的长远发展都是有利的。我们应该逐步过渡到这条路。
    《环球》:强大的压力是否也能成为中国开发新能源的动力?
    丁一汇:这就是科技部长万钢所谈到的,我们对气候变化要大力进行创新型研究和增加投入。
    现在所有的高效减排和节能新技术,基本都掌握在西方。比如中国最需要的,是煤的环保使用技术。中国煤的储量非常大,几百年都用不完,别人用完了我们还有。但我们要长期地安全地使用煤,就需要一种叫做“碳捕获和储存”(CCS)的技术——煤烧完后,赶快把它捕获起来,然后液化,再把它输送到一个封闭的地方——地层里面,埋起来,这样就不参加大气的循环,二氧化碳排放就不会增加。
    但这个技术中国不掌握,而西方掌握。欧美计划在2015年前将之商业化或供给工业使用。不过,现在他们不肯通过国际合作渠道低价转让给中国。因此,中国科学家要独立自强去创新。
  APEC气候风暴背后
    《环球》:在这次APEC会议上,气候又成为重点议题。您是否了解各国对这次气候交锋的准备工作呢?
    丁一汇:就在上个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派了个特使到中国来。他拜访了中国外交部和发改委,还请了4位中国专家到澳驻华使馆,把霍华德将要在APEC会议上公布的一个方案给我们看。
    这个方案的精神主要是两点,第一点,它说现在世界发展的中心已经由美洲移到了亚太地区,所以气候变化的对策等应该以亚洲经济发展为主要对象,而《京都议定书》不谈发展中国家(减排),过时了。
    第二点,它认为《京都议定书》还有一个弊病,那就是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参与减排,《京都议定书》上的“附件一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即使减排,也赶不上发展中国家排放的增量。
    所以他们认为要搞一个“新东西”。虽然对这个“新东西”,他们没有具体讲出来,但我觉得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有发展中国家参与。只是参与的方式你可以自己提出来,可以自下而上。
    一旦抛开《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以后就没有一个国际的公约在那里保护,压力就会非常大。
    《环球》:APEC会议期间,胡锦涛主席将发表中国对于气候问题的看法和主张。
    丁一汇:我觉得这个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从G8峰会到12月将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各国领导人气候变化会议,中国都是重要参与者。对巴厘岛的会议,正在积极筹备。(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已经到中国来过一次,就准备工作咨询我们这些科学家。
    中国迟早要面临这样的局面,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一要坚持立场,就是说,共同确立的责任;第二还要坚持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第三我们肯定还要积极支持保护气候的国际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2-5 19:45:40 | 只看该作者
当每个人都麻木的时候,危险就来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2-5 19:53:05 | 只看该作者
没多远了,也许一个世纪,也许两个世纪,肯定是没多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2-5 20:24:41 | 只看该作者
哎,尽管危险无处不在,但还是希望平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2-6 22:13:11 | 只看该作者
100年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2-7 17:12:4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到底要多久!但我们总须做点什么,终不能等吧!希望永远都不要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2-7 22:51:57 | 只看该作者
各种自然灾害不期而至,人类要提前预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4-12-26 12:47 , Processed in 0.0661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