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完全不懂古生物学,毫不熟悉,但你也应该知道始祖鸟(Archaeopteryx)。 最近,有一件新的标本被公示,这件标本于2004年发现,昵称为”Chicken Wing”(鸡翅),标本为个人所有,目前正在研究中。
![]()
这件标本于2004年发现,昵称为“Chicken Wing”(鸡翅)
著名的《物种起源》发表两年后,传说中的第一具过渡型化石——始祖鸟就在德国出土了。它既有爬行类的特征,又有鸟类的特征,明显是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早在183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乔弗莱·圣提雷尔就已提出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证实了这个预测。达尔文在以后《物种起源》版本中,有节制地、然而愉快地提到了这种“有着类似蜥蜴的长尾、每个关节上长着羽毛,并且翅膀长着两个自由的爪子的奇怪的鸟”,做为驳斥整个生物群是突然出现的论调的有力证据。
所以,始祖鸟做为生物进化的直观而形象的证据,被写进了几乎每一本普通生物学教材中,成了尽人皆知的最为著名的化石。因此也成了反进化论者的攻击目标。他们或者否认始祖鸟是过渡型化石,或者干脆指控始祖鸟化石是伪造的。但是,始祖鸟也非常争气的一再腾飞。
下面让我们回溯以前多件标本的漫漫发现史,一根羽毛及七件标本的故事:
羽毛
![]()
羽毛
1860年于德国索伦霍芬附近被发现并由冯迈耶 Hermann von Meyer于1861年公开发表。此羽毛长约6厘米、宽1.1厘米,羽上有翮(羽干),漂亮地将羽毛分隔成不对称的两个羽片,羽轴、羽枝和小羽枝都十分清楚。其结构与现代鸟类的初级飞羽十分相似,却是一支一亿五千万年前的羽毛化石。
伦敦标本
![]()
伦敦标本
1861年于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朗恩艾特罕附近发现,同样的也是由 Hermann von Meyer所发表,并取名为Archaeopteryx(ancien wing古老、原始的翅膀) Lithographica(印版石)(所以正确的翻译应为始翼鸟,这个名字也比较不会那么令人直觉它就是所有鸟类的祖先)。当时达尔文的"物种演化"刚出版不久,演化论正是许多人探讨的议题,而始祖鸟这一兼具爬虫动物与鸟类特征的化石刚好可以填补这失落的环节。此标本原为当地一位医生哈柏廉 Carl Häberlein 所拥有(业余化石收藏家,有时会接受采石工人以化石来代替诊疗费,在1862年计已收藏1703件化石),为女儿准备嫁妆而想将化石出售。虽有人努力想将此化石留在德国,列为官方收藏品,德国古生物学家并要求德皇威廉一世购下,以防国宝流入英国,但德皇并未响应,且因慕尼黑大学的动物学教授华格纳声明那并非一介于爬虫类与鸟之间的中间型生物,此一观点使得始祖鸟化石更是乏人问津。古生物学家们只好另想辨法,要求国会下禁制出境令,但在法例生效前,哈柏廉便以450英镑(连同其它化石共700镑,分两期支付,约等于当时赫胥黎年收入的六成)售与伦敦的 Brit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由该院研究员华特豪斯授意,但因其主要兴趣是昆虫学,便由欧文 Richard Owen作专题研究并于1863年发表论文,而赫胥黎 Thomas Huxley 亦对此标本进行研究并于1863年发表论文。此标本现仍存于该博物馆。
柏林标本
![]()
柏林标本
1877年于布鲁门柏格附近发现,几星期内 Ernest Häberlein (医生的儿子)便以140马克向采石场经理购得。此标本比伦敦的更漂亮、完整(英国只得意了15年),也是被现今视为典型的化石标本。后售与企业家西门子 Werner Siemens,随后他又以两万马克售予普鲁士文化部,而在柏林的 Humbolt Museum 保存至今。1884年曾由达姆斯 Wilhelm Dames 提出正式的描述报告。
马克斯柏格标本
![]()
马克斯柏格标本
1958年于朗恩艾特罕附近发现(同伦敦标本)。此标本支离破碎,羽毛痕迹也相当模糊。并在1959年由海勒 Heller 描述,之后在 Maxberg Museum 展出多年后,由其住在帕本海姆Pappenhein的所有人欧毕屈 Eduard Opitsch 保存而不再公开展示。于其所有人死后下落不明。
哈伦标本(又称特勒尔标本)
![]()
哈伦标本
1855年于芮登柏格附近发现,被荷兰哈伦的特勒尔博物馆收藏后,于1875年被 H. von Meyer 鉴定为翼手龙。后来才在1970年由奥斯壮 John Ostrom 发现标本上的羽毛印痕而重新鉴定为始祖鸟。现存于 Teyler Museum, Haarlem, holland。
艾希塔标本
![]()
艾希塔标本
1951年于沃克斯卓附近发现,原被误认为细颚龙,存于德国艾希塔侏罗博物馆 ,于1973年由其博物馆创办人迈尔 F. X. Mayr 予以纠正。并于1974年送往慕尼黑的 国立巴伐利亚古生物暨地史学馆藏地质学部门由威尔霍佛进行研究。此标本较小,但头部保存十分完整。现仍存于该博物馆。
索伦霍芬标本
![]()
索伦霍芬标本
1960年代由一土而其工人于艾希塔附近发现,由索伦霍芬前市长穆乐收藏,并被误认为细颚龙。于1988年由威尔霍佛认出。这标本比伦敦标本大约10% ,几乎是艾希塔标本的两倍大。现存于 Burgermeister Muller Museum, Germany
索伦霍芬合作社标本
![]()
索伦霍芬合作社标本
1992年于朗恩艾特罕采石场发现,此标本比艾希塔更小,由于其三项崭新的特征(齿间骨板 bony interdental plate、小尺寸[已成年]、类似鸟类的骨质化的胸骨),而被命名为巴伐利亚始祖鸟(Archaeopteryx Bavarica) 于1993年由威尔霍佛发表论文。现存于慕尼黑私人手中求售中。
后记:据说在2001年,2004年,2005年都有新的始祖鸟化石出土,随即落入私人收藏,但未经证实。索伦霍芬开矿公司想要待价而沽,但因自1995年起它名登德国"国家文化财物品名单,被禁止外销,所以只在德国内流通,希望能早日被官方机构收藏。
附: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一) 发现恐龙——曼特尔的灵感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二) 始祖鸟标本发现史——一根羽毛和七件标本的故事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三) 首具完整霸王龙标本“苏”出土记——霸王龙的诅咒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四) 澄江生物群发现研究史——解读寒武纪生命之谜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五) “辽宁古盗鸟”事件——假化石引发的科学悲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