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恐龙世界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7 18:2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恐龙简介
恐龙(Dinosaur)是中生代最活跃,最繁盛的一类爬行动物。自三叠纪中期出现以后一直生存到白垩纪末灭绝,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亿7千万年,在其生存的整个地史时期,它们几乎主宰了世界,占据了各大陆上的生态区,成了中生代的“统治者”。因此,中生代亦称“恐龙时代” 。

    恐龙与其它灭绝爬行类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势,其四肢构建在其身体的正下方,而其它爬行类动物四肢是向外伸展的。恐龙四肢的直立构建比其它爬行类利于奔走。



  ★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恐龙大约有300属、500多个种。中国已描述和定名的约有100种。

  恐龙分类

欧文(Owen)创建了恐龙(Dinosaur)这一术语后,作为一个分类单元 [Class Dinosauria Owen,1842],1872年前曾使用过,直到1872年,西勒(Seeley)整理当时已积累的资料,从恐龙腰带的构造着眼,发现该类动物间存在很大区别,将之划分为两个目: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前者腰带为三射型,后者为四射型结构。西勒这一原则被广泛接受,尽管目一级以下的分类单元不断有所更改,但目一级分类是较稳定的。

      巴克(Barker,1969,1971)等人认为恐龙为内温动物,提出建立新的恐龙纲,将鸟类(Aves)划入恐龙纲。虽然近年来的发现和研究基本证明鸟类是由恐龙的演化而来的,但具体的系统划分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深入的研究。


 


     
  ★ 恐龙分类表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体躯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种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和鸟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区别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个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
蜥脚类有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龙。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的马门溪龙,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霸王龙是著名代表。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门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地层。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评分

参与人数 1家元 +10 收起 理由
菌临天下 + 10 感谢您的分享哦^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18:32:11 | 只看该作者
恐龙(Dinosaur)化石:陆地的生物死亡后,身躯通常会消失,或被腐蚀性动物吃掉,或因细菌而腐烂,也有因为风化而分解,但化石是该项通则的例外:死亡已久的生物遗骸,被沉积物所掩盖,因而逃过毁灭的下场。当这些遗骸上面的沉积物硬化成沉重的岩层时,遗骸也会变化成化石。岩层中的某些部分有时会隆起或受到侵蚀,因而露出隐藏其中的化石
    最初,通常只能看到一部分骨骼,或有人在山坡脚下找到了一块骨头,并把这发现报告给博物馆。博物馆派出古生物学家去进行调查。古生物学家搜索山坡上的悬崖,看这片骨头是从什么地方跌落下来的,在崖面暴露的岩石中找出更多的骨头,得出结论:骨骼的其余部分一定深埋在悬崖的岩石中。其后,博物馆将组织一支由专家组成的化石猎人队伍前来进行发掘。这支队伍要设法找出,这骨骼属于哪一类恐龙,以及将骨头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最有效方法。最终将化石完好的发掘出来运回博物馆修复研究。能够成为化石的恐龙一百万只不超过一只,而目前已出土的又可能只占其中的少数。骨骼和牙齿的化石是我们了解恐龙生活的主要线索,除此之外还有形成化石的足迹、排遗、蛋、以及史前植物的残骸。





传统对恐龙的研究 ,只限于对恐龙化石的描述和简单的讨论。今天的恐龙学已不单是对化石本身的研究,它还包括了古生物学、复原学、环境学、进化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成为了研究恐龙及其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交叉学科。
 
    通过对恐龙的全面了解,人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有关生物学、地质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生物演化、地史变迁来了解人类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了解环境保护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脊椎动物开始全面繁荣并出现了一些最令人不可思议的物种。爬行动物在海、陆、空都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中生代亦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中生代可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自2亿3千万年前左右三叠纪中期出现到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灭绝,共经历了将近1亿7千万年的时间,是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为成功的物种之一。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恐龙研究历史

恐龙(Dinosaur)的早期研究史及“恐龙”一词的来历1824年,英国巴克兰(Buckland)首先记述了一个肉食龙化石(Megalosaurus)。

1825年,曼特尔(Mintall)描述了他在1822年采集的化石禽龙(Iguanodon)才算拉开恐龙研究的序幕


1842年,欧文(Owen)总结了当时英国已记述过的9个大型的中生代爬行动物,创建了恐龙(Dinosaur)这一术语。

1872年,西勒(Seeley)提出了按蜥臀目、鸟臀目分类的方案。恐龙的正式发现和研究历史从1825年曼特尔(Mintall)描述禽龙开始。




恐龙与博物馆恐龙化石是揭开恐龙世界神秘面纱的一把金钥匙。它蕴含着大量的远古时代的信息,是一座庞大的信息库。作为信息的载体,自然历史博物馆当然要重视恐龙化石的收集、研究和展出。有一些自然历史博物馆所以载誉全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该馆拥有数量多、保存完整的恐龙骨架、多种成窝的恐龙蛋是以及较多的恐龙足迹。
翻开人类探索恐龙的史册,几乎所有恐龙的发现、采掘、收藏、研究、展示都与博物馆有关。这里说的博物馆主要是指自然历史博物馆(或叫自然史博物馆,我国通常都叫自然博物馆)或者自然科学博物馆。这主要是由博物馆的性质、方针、任务决定的。博物馆收藏、研究和教育的三重性决定了恐龙成了收藏、研究和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对象。
   

 

最早进行恐龙研究的机构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 本帖最后由 起舞弄清影 于 2008-10-27 19: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0-27 23:33:46 | 只看该作者
就当研究用,很好的资料,多谢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4-12-27 19:20 , Processed in 0.0990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