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5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各国航天发射中心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9 16:5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它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干燥少雨,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是发射航天器的理想场所。
  1960年11月5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也在这里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这里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以发射地球静止卫星为主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发射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发射区位于该市西北约60公里处,
  始建于1970年,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外,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1997年12月8日,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1999年5月10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  

[ 本帖最后由 adyu 于 2008-7-29 20:0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家元 +10 收起 理由
aeonhades + 10 感谢您的分享哦^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16:54:2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航天发射中心

  美国航天发射中心包括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和范登堡空军基地。
  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纬度较低,向东发射火箭,可利用地球自转附加速度,有助于卫星入轨。
  自1950年7月首次发射“下士”火箭以来,先后发射了“宇宙神”火箭、“大力神”火箭、“土星v”火箭等,囊括了美国所有向地球同步轨道发射的任务;还是发射了“阿波罗”飞船、“天空实验室”及各种行星际探测器。范登堡空军基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海岸,面积约280平方公里。该基地最初为战略导弹基地,由于其地理位置可以向西发射高倾角轨道和极轨道卫星,弥补了肯尼迪航天中心只能向东发射的不足,所以后来被选为美国第二个航天飞机发射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16:55:24 | 只看该作者

欧洲航天发射中心

  欧洲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属圭亚那,占地约90600平方公里,属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
  圭亚那靠近赤道,对火箭发射具有很大益处: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三子级不必二次启动;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目前,航天中心有阿丽亚那第一、第二、第三发射场,是欧洲航天活动的主要基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16:56:1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航天发射中心

  日本有两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种子岛航天中心和鹿儿岛航天中心。它们都位于日本南部。
  种子岛航天中心由竹崎发射场,大崎发射场及吉信综合发射场组成。竹崎发射场占地0.79平方公里,1968年开始使用,主要用来发射小型卫星,大崎发射场占地7.6平方公里,1975年开始使用,主要用来发射大型液体卫星,吉信综合发射场具有相当的现代化程度,可与卡纳维拉尔角的“大力神3”发射场相媲美,该发射场主要为适应“h-2”新型运载火箭的发射而兴建。
  鹿儿岛航天中心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城内,占地0.71平方公里,始建于1967年,主要用来发射探空火箭和科学卫星运载火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7-29 20:05:32 | 只看该作者
前苏联航天发射中心

前苏联的航天发射场共有三个,按其投入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别为卡普斯金亚尔靶尝拜科努尔发射场和普列谢茨克基地。
卡普斯金亚尔靶场最早是一个导弹试验靶场,建于1946年底,1962年开始用于发射卫星,但数量不多。

拜科努尔发射场于50年代后期建成,成为苏联最重要的一个导弹靶场和航天发射常从这里发射了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
普列谢茨克基地原是一个洲际导弹基地,60年代中期开始将其作为新的航天器发射常它几乎承担了前苏联全部军用卫星的发射任务,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军用航天器发射基地。

一、卡普斯金亚尔靶场
地理位置
卡普斯金亚尔靶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8.4°,东经45.8°,位于伏尔加河北岸,在横贯东西的公路、铁路线上,离下游重要城市伏尔加格勒约90公里。
环境
靶场占地面积6912平方公里,海拔30米左右,是一片地势平坦、人烟稀少的半沙漠区。

卡普斯金亚尔靶场是“L”形发射常1947年冬,苏联在这里进行了数次V2火箭的飞行试验。这里还发射过大量的探空火箭,从事宇宙生物学研究活动。

二、普列谢茨克基地
地理位置
普列谢茨克基地的地理坐标是北纬62.8°,东经40.1°,位于前苏联欧洲部分的北部,在莫斯科通向阿尔汉格尔斯克的铁路干线上。
环境
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约100米,是一片辽阔的平原和沼泽地。

整个场区南北伸展约100公里,东西58公里。
设施
该发射场是在1965年由原来的洲际导弹基地扩建而成的。主要设施均分布在普列谢茨克市东南和东北部,卫星发射区主要集中在场区南部。它是前苏联主要的军用航天器发射场,发射的卫星主要是军用侦察卫星和其他各种导航、通信和气象卫星等。由于发射场所处纬度较高,可以利用高纬度来发射大倾角卫星,可以满足侦察卫星和气象卫星对地球进行大范围全球覆盖的要求。发射的卫星倾角为608~829°。该发射场曾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发射场,大约每周发射一颗卫星。该发射场的作用与美国范登堡基地相当。

基地的人员居住和生活在普列谢茨克市,该市是物资和后勤供应的集散地,市东有机常在该市的北部是基地的主要支援中心,在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卫星的总装、测试等技术保障工作,然后通过铁路或公路运往发射常各种发射尝遥测跟踪站共有12处,各尝站之间均有铁路或公路联结。

在普列谢茨克基地发射的卫星运载火箭有东方号、联盟号、闪电号、宇宙号等。这些发射场同拜科努尔发射场东北翼所见到的布局相同,也有同样的铁路网与准备大楼相联系。

为了适应恶劣的北极天气情况,该发射场的发射台具有不同的设计。运载火箭不是直接竖立在发射台支架上,发射服务工作是借助于可滑动的转塔完成的。这种转塔是一个底座面积约200平方米,质量450吨,高100米的结构。这种转塔安装在铁轨上,其上面部分有一个特殊的起重装置,能使火箭处于垂直位置。该滑动服务转塔能遮盖发射台和火箭,因此,转塔能保证地面服务人员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和白天任何时间都能进行正常工作。

三、拜科努尔发射场
地理位置
拜科努尔发射场的地理坐标是北纬45.6°,东经63.4°。它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境内,咸海以东约150公里,拜科努尔镇西南288公里处。
简介
拜科努尔发射场是1955年兴建的,1957年10月前苏联在此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就发射场的规模、设备数量和工作范围而言,是前苏联最大的航天发射场,相当于美国的空军东靶场肯尼迪航天中心。

拜科努尔发射场的工作重点是:发射载人飞船、卫星、月球探测器和行星探测器,进行各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另外,还进行拦截卫星和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试验。从这里发射的航天器包括早期的卫星、射向火星、金星和月球的探测器,以及后来的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等所有载人飞船和礼炮号航天站及能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拜科努尔发射场由发射区、支援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发射场的配置见图3。1987年又在此发射了能源号巨型火箭。下面分别介绍: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5 收起 理由
aeonhades + 5 感谢您的精彩回复^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7-29 20:09:55 | 只看该作者
海南好像还有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5-1-12 23:13 , Processed in 0.0735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