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1 19:53:36
|
只看该作者
五次中东战争回顾:第2次以巴战争(1956-1957)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对于占据苏伊士运河这一世界级交通枢纽的英法两国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失败。两国政府斥责纳赛尔是“彻头彻尾的强盗行径”,并决心进行军事干涉。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法国首先提出邀请以色列加入。而对以色列来说,它早已对埃及不准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满,早在1955年11月就制定了一个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所以,两者是一拍即合。1956年 10月29日下午4时,以色列发动闪电战,占领埃及苏伊土运河以东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大部分,逼近运河。
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联合以色列为了反对埃及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而于1956年10月向埃及发动的。
苏伊土运河建成于1869年。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欧洲到印度洋、太平洋各国的航距。同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相比,欧洲大西洋沿岸国家(如英、法、德、西、葡、荷、比等)到印度洋的航距缩短了8000~10000千米,对于黑海沿岸国家(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则缩短12000千米。
1882年大英帝国占领埃及,并在运河区驻军,掌握了对运河的绝对控制权。1953年6月18日,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成立了埃及共和国后,于 1954年10月19日迫使英国同意在1956年6月18日撤走军队。1956年6月12日英国国旗从苏伊士上空降落,英国对埃及长达74年的军事占领结束。但是,苏伊士运河公司仍在英法资本的控制之下。
纳赛尔急于发展本国民族经济,他梦寐以求的是在尼罗河上建设阿斯旺大坝,但是埃及没有钱。经过努力,1955年12月,美国政府答应提供5600万美元贷款,1956年2月,世界银行同意提供2亿美元贷款。但是由于埃及没有听从美国的安排,加入美国组织的反对前苏联和中国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半年以后,也就是1956年7月19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布取消了承诺;原先表示愿意提供贷款的英国也放弃了承诺;世行也撕毁了协议。
美英的出尔反尔缴怒了埃及人。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宣布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英法两国斥责纳赛尔是“彻头彻尾的强盗行径”,决心进行军事干涉。美国因为苏伊士运河是美国大石油公司开采的中东石油的主要运输通道,不能被民族主义所控制,因此主张进行国际干预。美国提出一个苏伊士运河国际化管理方案,由有关国家组成董事会,实行共管。美国建议英法从中东运往西欧的石油绕道好望角,美国可以为此补贴5亿美元,以便封锁苏伊士运河。英国看穿了其中的阴谋,断然拒绝。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提出六条原则:(1)运河应不加封锁地向一切船只开放;(2)尊重埃及对运河的主权;(3)运河的管理要与任何国家的政治脱离;(4)通行费由埃及和运河使用者之间协商确定;(5)通行费的适当部分用于运河的改进;(6)今后的分歧将通过仲裁解决。埃及接受了,但英、法却打响了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第一枪。
1956年8月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9月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9月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月13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 “国际管理”制度提案。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决定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法国首先提出邀请以色列加入。而对以色列来说,它早已对埃及不准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满,早在1955年11月就制定了一个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所以,两者是一拍即合。1956年10月13 日,法以商定了作战计划,14日,英法又在艾登的乡村举行了秘密会议,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定由以色列首先向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发起进攻,吸引埃军的主力部队支援;接着,英法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亚丁和航空母舰上出动飞机轰炸埃及,摧毁埃及的军事基地;然后,英法军队从塞得港登陆,向运河区进攻,切断埃军退路;最后,由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全境,英法占领运河区,全歼埃军。
1956年10月25日,英国首相艾登、法国总理摩勒、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秘密会谈,采取“步兵作战”军事行动。1956年10月29日下午4时,以色列发动闪电战,占领埃及苏伊土运河以东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大部分,逼近运河。10月31日,英法飞机轰炸了塞得港和埃及多处军事中心。11月5 日,英法军队攻占塞得港,控制苏伊士运河北端。埃及军民奋起反抗,沉船40条堵塞了苏伊士运河,从此运河中断。11月2日,伊拉克炸毁了基尔库克油田经叙利亚输到地中海滨的输油管道,这条日输50万桶的油管封闭。随后,沙特阿拉伯临时关闭跨越阿拉伯输油管线(日输32万桶),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这是阿拉伯国家第一次用石油作武器来抗击侵略。
由于英、法的军事行动是背着美国干的,激怒了美国,美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11月20日紧急会议要求外国军队撤出埃及。12月22日英法军队撤出埃及。以色列于1957年3月撤出西奈半岛和加沙。美国借此机会把英、法势力逐出了中东,成了这场中东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伞兵拉开了闪击战序幕为达成突然性,以色列采取了欺骗措施。开战在即,以色列总理和驻美大使还在信誓旦旦声明,说以色列不会发动任何侵略战争。沙龙上校(后任以色列总理)率领的202伞兵旅向约旦边境做虚张声势的调动,摆出一副要进攻约旦的架势,但在10月29日晨,沙龙却突然掉头南进,迅速穿过内格夫沙漠,进逼埃及边境。突破防御之后,沙龙也发现自己陷于绝地之中,前有米特拉山口阻拦,后无援军,北面埃及援军源源不断,于是他置总参谋部的命令不顾,向米特拉山口进发,最终在遭受严重伤亡后,夺下了这一要点。然而,除这次战略冒险外,以色列军队的进展并不顺利。
1956年10月31日:英法两国兵锋直指苏伊士运河正当埃军在西奈集结重兵要与以军大干一场之际,英法开始发难。按照事先与以色列共同编排的“双簧”节目,10月30日下午6时,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与以色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双方立即停火,否则派兵进驻运河区。以色列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这一要求,而纳赛尔则于当晚加以拒绝。一切像安排好的,31日下午,英、法联军出动240架各种作战飞机,对埃及15个空军基地、开罗等众多城市港口进行了疯狂的轰炸。至此,战局发生逆转,埃及军队开始撤出西奈半岛。
除了英法两国所有人都是赢家这场战争是在美、苏两个大国那不希望中东燃起战火的时期发生的。当时,苏联正身陷匈牙利动乱之中,美国正忙于选举总统。所以战端一开,苏联即声称如不停战将不惜对英国本上实施核攻击,美国则命令其全球驻军进入战备状态。英、法政府在美苏的强硬态度面前屈服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遭到彻底的失败。反观以色列,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从此畅通无阻,是赢家。就连埃及也实现了运河国有化和使以军撤离西奈半岛,达到了其政治目的,也算是一个赢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