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756|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北京特产美食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 11:2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及各种特产[s:194]

[ 本帖最后由 aeonhades 于 2009-6-10 10:3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家元 +20 收起 理由
菌临天下 + 20 感谢您的分享哦^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09-6-24 13:41:14 | 只看该作者
馋死我了,好吃的东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9-6-22 22:11:49 | 只看该作者
民俗民风传统,值得观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家元 -3 收起 理由
frdzb -3 复制他人并继续使用,下不为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10:33:36 | 只看该作者

39.老北京廉价小吃——奶酪


  用鲜奶调上米酒,加糖,再用特制的容器蒸制,然后冷却,凝固后,点上几粒瓜子仁葡萄干,是夏天的美食,老少皆宜。
  
  北京有个做奶酪的名家“酪魏“,据说他家还给紫金城当过差,奶酪最好吃,有不少老北京的知名人士都专门吃“酪魏”家的小吃,他们家还有酸梅汤、牛油炒面、杏仁酪、哈哈多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10:33:11 | 只看该作者

38.老北京廉价小吃——雪花酪


  雪花酪又被戏称“土法冰激凌”,是旧社会穷人孩子能买的起吃上的零嘴。冬天凿出永定河上的大块浮冰,用草席包裹放入地窖。夏天时取出,用特制的冰刨刨下一碗冰渣,兑上鸡蛋清、山楂汁,再撒上果脯制成。当时冰激凌已经在国内出现,但只有少数富人的公子千金才能享用。这种“土法冰激凌”比较受穷人家孩子喜欢。往往是孩子苦哭哀求,大人挣不过,买一碗雪花酪,全家7、8个孩子分着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10:32:43 | 只看该作者

37.老北京廉价小吃——酸豆汁


  豆汁这东西,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自称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后迁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来,豆汁却是提神醒脑败火的上等饮料。
  
  过去北京经营豆汁最有名的四大家是琉璃场豆汁张、东安市场豆汁徐和豆汁何,天桥舒记豆汁。这四家里,舒记豆汁最纯正,张家的热豆汁是一绝。其他两家也各有特色。
  
  喝豆汁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否则那酸味太“冲”鼻子,要像喝茶一样一点一点的泯。豆汁里要放咸菜丝辣椒油,就着焦圈儿一块吃。
  
  由于豆汁有祛火养嗓子的功效,所以许多京剧名角和相声演员也喜欢喝。梅兰芳、裘盛容等更是喝豆汁上瘾。抗战时梅大师蓄发明志隐居上海,他的弟子言慧珠用四个大灌子盛满豆汁从北京风尘去拜访他。梅兰芳当即请他到国际饭店美餐一顿以表谢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6:24:13 | 只看该作者

36.老北京廉价小吃——羊杂碎


  羊杂碎是由羊的心、肝、肺、胃、肠等原料混合烩制的。制作羊杂碎还讲究“三料”、“三汤”、“三味”。
  “杂碎三料”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杂碎之主料(又叫三红)是心、肝、肺,下锅的时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又叫三白)是肠(生油的)、肚(生味的)、头蹄肉(架碗充数的),下锅时要切成细丝和长条。一碗羊杂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
  “杂碎三汤”有如下说法。青城百姓,居家过日子,买上一副羊的五脏,下锅煮好,连汤带水地热热吃起来,这叫吃“原汤杂碎”,味道体现在鲜美清淡上。怕杂碎有五脏异味的人家是先将洗好羊杂碎锅里氽一下,把汤扔掉,再将杂碎蒸熟切好,重新入锅添水放调料煮一下,盛到碗里,这叫吃“清汤杂碎”。由于是蒸熟的,味没入汤,食者味道全从对杂碎的细嚼慢咽中得。街巷铺点、车站、路口小摊上多是新的杂碎时时不断地往一个大锅里续,一锅汤用文火常熬不换,甚至是这锅汤经营者叫卖几年就熬上几年,汤稠如油,色酽如酱,过往食客买上一碗吃,这叫吃“老汤杂碎”。杂碎酥烂绵软,醇美味存于汤,故经营者最不舍多给食客加汤。
  “杂碎三味”说起来简单,凡青城专卖羊杂碎的饭桌上都有这佐餐三味,即一盘春意葱茏的香菜末儿,一盘红灿灼眼的辣椒面和一盘洁白晶莹的食盐。这是吃羊杂碎万万不能少的的三味调料。食者坐下来,或爱清香爽口的,或喜辛辣热麻,或好咸中得味。总之,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自行调兑碗中的汤。
  老北京的羊杂铺多由回民经营。起先回老北京食文化-老北京廉价小吃民在杀羊后并不吃羊下水。但发现这些被遗弃的下脚料常被附近饥民煮食,随后一些颇有头脑的回铺掌桂加以开发,就成物美价廉的羊杂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6:22:25 | 只看该作者

35.老北京廉价小吃——羊霜肠


  羊霜肠在北京已经绝迹了。1987年我在东四西大街回民铺上吃到最后一碗,从那时起到现在,17年中再也看不见霜肠的踪影了。今年春节,我曾抽空逛了地坛、东岳庙、白云观三个庙会,也是失望而归。
  
  羊霜肠是在羊肠子里灌血,圆滚滚的用小火放在汤锅里煮,陪煮的有羊脆骨、羊筋(制作方法和卤煮火烧差不多,但羊霜肠是回民经营,你说卤煮火烧是要挨骂的)。
  
  肠子熬煮时间长了,里面的羊血就凝成血豆腐。掌柜子从锅里挑出肠子,用刀切下一段,在案板上切成片放在碗底,再放一些碎羊肉,浇上热汤,撒上辣子、芝麻、香菜、葱话。齐活!
  
  羊霜肠要和热烧饼一块吃。羊肠子比猪肠子油水多,价钱却差不多,所以更受老百姓欢迎。白色的羊油都凝在肠子和碗边上,像挂了一层霜,因而叫“霜肠”。我少年时家住西城北长街,学校在东城,每天都要经过五四大街和东四西大街。那会儿这些地方还没有拆迁,路上有一家回民小饭馆,一年四季卖霜肠。刚开始1毛5一碗,到87年市政搬迁时,已经涨到5毛一碗了。现在那里成了一家书店。
  
  这些年北京提倡恢复古都原貌,挖掘民俗,许多消失多年的小吃都逐渐“复出”,偏偏没有霜肠,是个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6:15:23 | 只看该作者

34.北京廉价小吃——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尽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有时也用猪腰子),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具体制作过程是这样的:把处理好的猪小肠和猪肺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种香料、调料配制的卤汤煮,八成熟的时放入生面火烧、炸豆腐片、血豆腐,待到肠、肺烂熟,火烧煮透又不脱形的时候捞出,小肠切段,肺、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看起来不复杂,做起来可费了事儿了,再加上这东东又不贵,所以大多数人都在外头吃,没听说过几个自己做的。
    
  俺判断卤煮店好坏有四标准:
  一、气味
  
  猪小肠毕竟处于消化道的偏下位置,所以一定要洗得干净。处理生猪肚要翻过来掉过去的用生盐反复撮洗,小肠在猪肚下端,又曲里拐弯的,这难度就更大了,洗不干净的话,煮出来的异味儿是加多少蒜汁、辣椒都压不下去的。
  二、底锅
  
  别看是专供穷人的食品,可是这煮肠子的汤锅比涮羊肉还讲究。底锅都是用大块的猪骨加上花椒、大料、血豆腐、肉皮、辣椒油熬煮的,煮的久,所以又浑又浓。滚沸的汤上漂着厚厚的一层油花。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汤锅不仅能驱除肠子里的异味,而且对于难得尝荤腥的劳苦大众来说太实惠了。
  三、火候
  
  小肠要煮至烂软,不能跟橡皮筋似的嚼不断、吞不下;火烧要煮到吸足卤汤,切开以后没有白碴儿,但也不能表层与内层完全分离脱落,变成一锅烂粥;炸豆腐要外硬里软,充满空洞。
  四、分量
  
  过去劳苦大众很少能吃到荤腥,只能把这“穷人乐”当享受,所以就一定要分量够,而且最好吃也相对最贵的小肠所占比例越高越好。师傅们经年累月地干同一件事情,早就熟能生巧了,别看不象肯德基、麦当劳似的有定量的控制,可一份菜底儿该加多少肠、多少肺头,手底下都跟有杆秤似的。
京城的所有卤煮店里,最负盛名的毫无疑问就是百年老店“小肠陈”,如今已经传至第五代了。俺以前老在夜市小吃街、大商场食街吃卤煮,自打吃过小肠陈后,就再也不让那些粗制滥造的东东污染俺的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9-6-8 16:28:44 | 只看该作者
看着 看着 肚子就饿啦  感谢老大 发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3:28:30 | 只看该作者

33.北京第一鸭


  据载,南北朝的《食珍录》中曾有“炙鸭”字样出现,南宋时,烤鸭已为临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烤鸭不但已成为民间美味,同时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肴。《元史》记载,元破临安后,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鸭技术也随之传到北京,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在明代,烤鸭还是宫中元宵节必备的佳肴,后正式命为“北京烤鸭”。
  历经百余年后,烤鸭几乎成为我国“国宝”。“游北京,登长城、吃烤鸭”早已成为来北京的必游项目,而全聚德更是荣升为中国烤鸭名牌。
  全聚德由第一任掌柜杨全仁创立,早于1864年他买下了一家“德聚全”干果店,立新字号为“全聚德”,更聘请了宫廷烤鸭名师孙老师傅,把挂炉烤鸭由皇宫带到民间,每只烤鸭总共要经过五十六个工序。
  全聚德采取的是挂炉烤法,不给鸭子开膛。只在鸭子身上开个小洞,把内脏拿出来,然后往鸭肚子里面灌开水,然后再把小洞系上后挂在火上烤。这方法既不让鸭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让鸭子的皮胀开不被烤软,烤出的鸭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鸭最好吃的部分。挂炉有炉孔无炉门,以枣木、梨木等果木为燃料,用明火。果木烧制时,无烟、底火旺,燃烧时间长。鸭子入炉后,要用挑杆有规律地调换鸭子的位置,以使鸭子受热均匀,周身都能烤到。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颜色呈枣红色,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并带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细品起来,滋味更加美妙。
  比起挂炉烤鸭,以便宜坊为代表的焖炉烤鸭也有近600年历史。创始于明永乐年间的便宜坊焖炉烤鸭,最早是从南方传入北京的,特点是“鸭子不见明火”,是由炉内炭火和烧热的炉壁焖烤而成。因需用暗火,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掌炉人必须掌好炉内的温度,温度过高,鸭子会被烤煳,反之则不熟。焖炉烤鸭外皮油亮酥脆,肉质洁白、细嫩,口味鲜美。焖炉烤鸭是便宜坊的招牌。如今,使用焖炉的烤鸭店很少,大部分的烤鸭店采用的是全聚德挂炉的烤制方法。
美味烤鸭推荐地:
全聚德
  全聚德似乎可以和北京烤鸭划等号了。位于前门、和平门、王府井的三家全聚德是品牌的旗舰店,前门的老店是全聚德品牌的灵魂。
便宜坊
  位于米市胡同的便宜坊是焖炉烤鸭的老字号,对于焖炉烤鸭技术的改进没有仅仅停留在燃料上,而是在鸭坯的加工上下了很大功夫,推出了“花香酥”系列烤鸭,有茶香、莲香和枣香三种口味。
长安壹号
  在东方君悦大酒店之中。坐在世界上最流行的设计元素和中国传统装饰理念结合的空间里,可以透过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看到鸭子烤制的全过程。
大董团结湖烤鸭店
  位于团结湖北口3号楼的大董的烤鸭店在京城非常有名。它在北京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更因为大董还是中国餐饮圈内唯一一位获得MBA学位的厨师兼餐饮管理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3:27:54 | 只看该作者

32.老北京风味十绝

北京小吃可分为汉族风味、回族风味和宫廷风味三种。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冲、煎、煨、熬等各种作法,品种多样,风味独绝。

  水晶门钉
      北京风味小吃中有咸鲜味的门钉肉饼,还有一种香甜风味的水晶门钉,它用发面制成,制作时将发好酵的面加适量碱面和白糖揉均匀,用白面平铺在纸上,上笼蒸过取出,晾凉后擀碎过箩,用猪板油切小丁,青红丝切短丝,瓜子仁、葡萄干用水洗净,将上述原料与白糖和糖桂花一起搓匀成水晶馅。
      水晶门钉颜色白净,馅儿呈半透明状,松软油润,甜香可口,门钉肉饼是清真的回民食品,水晶门钉则为汉民食品。

  豆面糕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曾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

  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頤》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
  爱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姜汁排叉儿
  姜丝排叉儿,单从其名就知道,它原料中有姜。
  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用凉水和成面团。叠起合成长条后,切成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入油锅炸至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易于消化。

  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
  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炸得透,吃蜜均匀,松软绵润,曾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擀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白糖混合的糖粉,也有甜、酥、脆的特点。

  面 茶
  面茶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面茶吃法很讲究,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

  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道一个“焦圈俊王”。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褡裢火烧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誉。1876年,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俩在东安市场内摆了一小食摊,首次供应。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原来它的制作与众不同。褡裢火烧要将和好的面揪成粘剂擀平,装进用海参、虾肉、肥瘦猪肉和各种佐料加好汤拌制的馅儿,折叠成长条。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并收口中,余味无穷。褡裢火烧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姚氏夫妻因此成名致富。后在东安市场内开设了瑞明楼,但传至第二代,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当时店内的罗虎祥和郝家瑞精于此道,于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联,合资在门框胡同内开设了祥瑞饭馆,现改名为"瑞宾楼",专供褡裢火烧。制作也愈加精细,一时名噪京都,成为北京家喻户晓的名食。

  豌豆黄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官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去哪里吃正宗的北京小吃呢?
  ·东华门夜市
  凉粉、扒糕、莲子粥、酸梅汤、红果酪、杏仁豆腐、烤肉串、烤龙虾、烤鱿鱼、炸蚂蚱、炸蝎子、炸蚕蛹,又多又全又卫生。从新东安市场到东华门大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护国寺小吃店
  从庙会中的“碰头食”传下来的北京小吃,经过改良得精细起来,没了过去的“个儿大、经吃、一个就饱”的粗糙;墩儿饽饽、枣卷果都小巧可爱;姜汁儿排叉、糖耳朵可谓是百般玲珑。
  ·锦芳小吃
  从民国创始至今的小吃店,有麻团、杏仁茶、艾窝窝、奶油炸糕、炒疙瘩等等,以元宵最为有名,有山楂、青梅、挂花、豆沙、什锦、奶油、椰蓉等十几种陷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3:27:16 | 只看该作者

31.北京小吃螺蛳转


  螺蛳转是北京小吃中面食中的一种,螺蛳转的变种名为“干迸儿”。旧时的大酒缸店里,喝酒的人常常是要一碗酒,到烧饼店买两个干迸儿带着,既可当酒菜又可当主食充饥,所以北京人留下一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制作方法:
  1、螺蛳转以面粉、芝麻酱、油、盐、花椒及硷面为原、辅料;
  2、用面粉、发面、硷一起和面后搓成长条,揪成75克左右的小剂;
  3、再将面压成薄片,抹上芝麻酱,卷成筒形,按扁,从中间切开。
  4、切完两块放在一起,层面向下,将背面的边捏实,用手拿起两头,一头为中心,用一只手稳住,另一只手边抻边向一个方向转,转完按扁,放入烤盘内烤熟即成。 螺蛳转的质量要求丝匀、不乱、底正、呈棕黄色。
  干迸儿是将当天卖不掉的螺蛳转放入将要熄灭的炉内的马道里,经过微火余热醺烤后,水分完全散失,就成了干迸儿。干迸儿用手一压即碎,酥脆咸香,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3:26:40 | 只看该作者

30.北京烤肉


  北京烤肉,主要是烤牛肉。著名的有烤肉宛、烤肉纪两家,都是以姓氏得名,是姓宛的和姓纪的两家祖传的老店。旧式店房,规模都不大。1949年以前,吃客都很多,下、中、上三流的人都有,够得上“雅俗共赏”的餐室。1949年以后,由于禁宰耕牛,北京没有饲养肉牛的。来源仰仗于关外,供应有了限制,价钱贵,人们吃不起,烤肉生意,便渐渐地式微了。现在听说仅留下烤肉纪一家,还是作为文化传统,维持现状。据吃过的说,已经失去了往年的风味,没有过去那么讲究了。
  北京烤肉,是蒙古烤肉在烤炉、燃料、肉料各方面的改造。北京用的烤炉是平面的大铁蓖(北京地方称法,是一种生铁浇铸的圆铁栅,很像蒸笼底),不同于蒙古烧的用的凸出的铁火罩(日本的成吉思汗烧是仿蒙古的),也不像日本的“太好烧”用的是铁板。燃料用的是松枝,因为松脂在燃烧时有一种芳香气味,烤肉时兼有烟熏的作用,带着松子香。蒙古游牧民族,在野外牧地,一般用干牛粪当燃料,城市中则用煤,日本工业发达,完全用煤气,美国用的是炭结,烤出来的肉,都不及北京烤肉的香味。肉料同是牛肉,刀法则完全不同。蒙古人不分肥瘦,切成大条大条的;美国的牛排,大块大块;日本切片有些类似,但北京烤肉更讲究刀法。取肉的部位不同,切割的方法不同,名称也不一样,有的叫“黄瓜条”,有的叫“菊花心”,有条、有片、有丝、有块,花样很多,都很均匀精致。牛脑、牛腰也都可以作烤肉的原料,一碟一碟的任人选用。
  铁蓖像个圆桌面,架在砖砌的火炉上,炉周装有厚木板的台几,供客人放置食具、酒杯、肉料、佐料、调味品等。台边不设坐椅,烧起了熊熊炉火之后,大伙便围向火炉,一只脚踏在台边上站着,每人用一副二尺长的铁火筷,夹着蘸有作料的牛肉,放在炽热的铁蓖上烤。烟气迷漾,肉香四溢,另有一番情调。各人自己取料调味,自己辨别火候,完全部按个人的喜爱决定,真象“屠门大嚼”,人人感到满意。也有些蔬菜如大葱、蒜苗、番茄、黄瓜等,可以调剂口味。主食是芝麻酱火烧(一种圆形涂刷了芝麻酱在桶子炉里烘焙的烧饼,江南人叫“桶饼”),配烧肉吃,香脆可口。这一家的牛筋面也很有名,是经常有的。大罐牛筋、牛杂碎,日夜用细火炖着,所以入口消融,味道非常醇厚。
  在纪家设宴,烤炉以外,另有正式的席位除吃烤肉以外,也有鸡鸭鱼虾蔬菜,不过他们都是清真教,猪肉概不供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3:26:14 | 只看该作者

29.北京炸佛手通脊


  烹调类别:炸菜系:鲁菜
  食物材料:猪肉味道:香脆
  适宜季节:无关
  色香味:造型美观,鲜香酥脆,别具一格;
  主料:猪通脊肉750克
  辅料:鸡蛋150克,生菜叶150克,细面包渣200克,植物油800克(实耗约100克),味精、盐各5克,料酒、辣酱油各10克,干淀粉50克;
  制作:1、将通脊肉斜刀切成7厘米长的5个梯形段,再把每段一分为二切成10片(每片约重75克);2、然后顺着肉片宽边切4刀(如手指缝),窄边不切,用料酒、味精、盐、毛姜水稍腌;3、将肉片蘸上干淀粉,刷上用鸡蛋打散搅拌而成的鸡蛋液两面沾上面包渣拍牢,照此再反复一次,将中间3条肉向下变成“佛手伏”;4、炒勺将植物油烧至7成热,把佛手肉卷置于漏勺内放入油中炸挺,这时将勺离火浸一浸,待肉卷在油内漂起,继续加热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5、将佛手肉卷顺切成两块,摆在盘中(码成原形),浇上辣酱油,用洗净的生菜围边即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3:25:50 | 只看该作者

28.北京小吃蜂糕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笼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蒸熟即成。做红蜂糕用标准粉加红糖,做白蜂糕用富强粉加白糖。红、白蜂糕味香甜,松软利口。
  碗蜂糕用富强粉和面发酵,然后对碱和白糖揉匀,用小碗洗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放五粒红枣,用旺火上笼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边开花,利口松软。
  米面蜂糕实际上也是碗糕,不过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4至5个小时,沥尽水后,碾成粉过细箩,用一个盆将老酵撕碎,倒入温水调稀,然后加入米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发酵,待发好酵后用碱揉匀,趁热倒在发面盆内,加白糖、桂花、碱面,使劲搅拌成糊状(放碱面注意碱要对得合适,使酸碱中和,恰到好处)。将对好碱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内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摆成图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软疏松,滋味香甜。因为中有蜂窝,故也称米面蜂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9-6-6 00:04:26 | 只看该作者
半夜看到这帖子,一个字:难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9-6-5 13:13:59 | 只看该作者
这些直叫人流口水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09:12:35 | 只看该作者

27.北京小吃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过去和现时,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料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顾客愿吃哪个部位,随便选择。爆熟的时间因部位的老嫩程度不同而有差异,最鲜嫩的部位几秒钟即熟。近年来由于食者人众,又加肚子全是鲜货,不易保管,加上鲜肚货源难以解决,因此分部位供应的餐馆或摊贩,几乎绝迹。
  爆肚除肚子要新鲜外,功夫全在“爆”。爆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欠火候或过火候,会出现过生或过熟而不脆,甚至咬不烂。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咏:“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还说:“以小方块之生羊肚入汤锅中,顷刻取出,谓之汤爆肚,以酱油葱醋麻酱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经煮熟,自成极脆之品,食之者,无法嚼烂,只整吞而已。”因此,它的质量标准是“脆嫩”,不同的部位要掌握不同的火候。
  爆肚过去几乎全部是回民经营,用的羊肚必须回民宰杀,收拾得也十分干净,有异味的肚子弃之不用,因此很有信誉,特别是梨园界的名角无不十分钟情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名流无不喜食。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据说还可治胃病。吃爆肚的人如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喝完酒,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确实是一大快事。所以老北京都欢喜吃爆肚,特别是农历立秋之后,北京人讲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 本帖最后由 aeonhades 于 2009-6-5 15: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09:11:35 | 只看该作者

26.北京小吃褡裢火烧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修久,而 且风味独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誉。1876年,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俩在 东安市场内摆了一小食摊,首次供应。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 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原来它的制作与众不同。褡裢火烧要将和 好的面揪成粘剂擀平,装进用海参、虾肉、肥瘦猪肉和各种佐料加好 汤拌制的馅儿,折叠成长条。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 桌,趁热食用。
  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并收口中,余味无穷。褡裢火烧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姚氏夫妻因此成名致富。后在东安市场内开设了瑞明楼,但传至第二代,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当时店内的罗虎祥和郝家瑞精于此道,于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联,合资在门框胡同内开设了祥瑞饭馆,现改名为“瑞宾楼”,专供褡裢火烧。制作也愈加精细,一时名噪京都,成为北京家喻户晓的名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4-12-26 13:26 , Processed in 0.39911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