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禽龙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 10:3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文名称( Chinese )→禽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Iguanodon
发音( Pronounced )→ig-WAN-oh-don
含义( Meaning )→1825年 Gideon A. Mantell发现了禽龙 给禽龙起了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恐龙的一颗牙看起来像是鬣蜥[一种蜥蜴]的牙。
目( Order )→Ornithischia 鸟臀目
亚目( Suborder )→Genasauria 颌齿类
Cerapoda 角足龙类
  Ornithopoda 鸟脚亚目
类(Infraorder)→ Euornithopoda 真鸟脚类
Iguanodontia 禽龙类
Euiguanodontia 真禽龙类
Dryomorpha 橡树龙类
  Ankylopollexia 直拇指龙类
   Styracosterna 硬棘龙类
超科(Super Family)→ Iguanodontoidea 禽龙超科
属( Genus )→    Iguanodon 禽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I. bernissartensis 英国禽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I. anglicus
I. atherfieldensis
I. dawsoni
I. fittoni
I. hoggi
I. lakotaensis
I. ottingeri
?I. sp.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I. exogyrarum= "Ponerosteus" exogyrarum
I. foxii= Hypsilophodon foxii
I. gracilis= I. atherfieldensis
I. hilli= Craspedodon lonzeensis
I. hollingtonensis= I. fittoni
I. major= Iguanodon anglicus
I. mantelli= I. anglicus
I. mongoliensis= Altirhinus kurzanovi
I. orientalis= I. bernissartensis
== Altirhinus kurzanovi
I. phillipsii= Priodontognathus phillipsii
I. praecursor=Pelorosaurus humerocristatus
I. prestwichii= Camptosaurus prestwichii
I. prestwichii= Teinurosaurus sauvagei
I. seeleyi= I. bernissartensis
I. suessi= Rhabdodon priscus
I. valdensis= Iguanodon atherfieldensis
I. valdensis == Valdosaurus canaliculatus
时代( Period )→白垩纪早期 Barremian Valanginian
分布( Found in )→比利时、英国、德国、北非、中国
发现地层( Stratum )→...
食性( Diet )→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长9-10米 高4.5米
推测体重( Mass )→...
发现者( Discoverer )→Mantell, 1825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Mantell, 1825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禽龙长有喙,嘴的侧部有一些细小的牙齿。 每只脚上有三个脚趾,尾巴是扁平的。禽龙成群生活。它们有点聪明。它们跑步时用两条腿,走路用四条腿,禽龙能跑得很快。禽龙常用四条腿走路,但有时也用两条后腿行走。它的重量与一头大象差不多。科学家们认为禽龙可能用脚趾走路,就像猫和狗一样。当被食肉动物追捕时,它能跑的像风一样快,每小时达35公里左右。禽龙的尾巴僵直而侧扁,这有助于它们保持身体平衡。出土的许多禽龙骨骼彼此距离很近,这是证明它们过着群居生活的一个线索。禽龙的大部分时间可能花费在寻找食物和咀嚼食物上。禽龙上下颚的前部没有牙齿,它用骨质的喙嘴咬下树叶。它后边的牙具很像鬣蜥(现代的一种蜥蜴)的,但要大得多,大约有100颗。 [B]禽龙是第二只正式命名的恐龙,并且可能是最早发掘出来的恐龙,它生存在白垩纪早期。最大型的禽龙体长大约七点五公尺,体高约四点五公尺,体重约四点五公吨。它最出名的特徵在于其尖锐、骨质的姆指爪;它可能为自卫的目的以此勾爪刺入攻击者,禽龙科的各型种,除南极外,在各洲都有发掘到。 禽龙是自垩纪早期的巨型食草恐龙。全长10米,用后脚站立时,至头高4.5米。有时以四脚行走,有时以两脚站立,喜食马尾草、蕨树和苏铁。物有5指:三只中指、一只锥状的拇指和一只灵巧的小指。找到食物后,它会细嚼慢咽,也用不着像雷龙那样去吞鹅卵石。化石发现说明,幼年的禽龙前肢比成年龙要短小些,全民族乎大都用后肢行走。成年龙多四肢着地,行动要缓慢得多。 [C]禽龙科是非常繁盛的鸟脚类恐龙之一。它们体形庞大,身长达5~10米,属于大型恐龙。禽龙科恐龙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个别种类延续到白垩纪晚期。它们具有特化的五指型的手,拇指矛状,中间的三个指具有蹄状爪,最后的第五指非常细小。这样的手相当适用于抓握物体。禽龙科包括有6个属:弯龙属、禽龙属、无畏龙属、穆塔巴若龙属、康纳龙属和原巴克龙属,其中的弯龙属是它们当中最原始的一个属。    禽龙科恐龙的牙齿数目在不同的属中是不同的。上颌牙齿数目可以从14颗到29颗,例如弯龙属为14颗,无畏龙属为22颗,原巴克龙属为23颗,而禽龙属则为29颗;下颌牙齿数目可以从14颗到25颗,例如弯龙属为16颗,无畏龙属和原巴克龙属都是23颗,而禽龙属则为25颗。它们的前上颌骨上面都没有牙齿。   禽龙类的牙齿   禽龙科恐龙的上牙齿冠较窄,颊面和舌面都呈菱形,比下颌牙齿相对要长一些;齿冠颊面釉质加厚,有发育的边缘小齿,还有一条起主导作用的很大的初级棱,位于齿冠中线偏后;齿冠的其它部分除了几条长度不同的细小次级棱之外均相对光滑。这些牙齿都有逐渐变尖的长长的齿根。    禽龙科恐龙的上颌牙齿单排,前后牙齿都比中部的牙齿小。这些牙齿齿冠侧扁,形状在各属中不尽相同,有的较宽(如弯龙属和穆塔巴若龙属),有的相对较窄(如禽龙属和原巴克龙属)。颊面(具釉质的一面)的细微结构也不相同:有的初级棱非常发育(如弯龙属、禽龙属和原巴克龙属),有的初级棱不发育(如穆塔巴若龙属);有的除了大的初级棱之外,表面光滑无任何次级棱,有的则有很多的次级棱(如弯龙属有9条,禽龙属有4~6条,穆塔巴若龙属有13条,原巴克龙属有2~3条)。此外,前后两边缘的刻蚀也不一样。    禽龙科的下颌牙齿齿冠要比上颌牙齿的齿冠宽,内表面具有釉质,发育有不同程度的棱。有的初级棱发育(如禽龙属和原巴克龙属),有的初级棱不发育(如弯龙属);有的位于初级棱两边的次级棱较多,还有的从边缘小齿基部扩展出三级棱,如弯龙属有大约10条,禽龙属有1~2条。    科学家还在弯龙属中观察到了牙齿替换的过程,其方式是,从偶数位后的牙齿开始,所有位于奇数位的牙齿依次被替换,在大多数情况下,替换波从后向前,因此,替换齿系中的牙齿从后向前逐渐变小。科学家推测,在整个禽龙科中这样的牙齿替换过程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化石写真(Fossil Pic.)
<日本-恐龙骨学>
复原图(Restitute Pic.)
第一座恐龙复原模型 禽龙的手指被装在头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4-12-27 02:03 , Processed in 0.0944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