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中国古代音乐家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4 18: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color=dimgray size=4></FONT>&nbsp;</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dimgray size=4></FONT>&nbsp;</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dimgray size=4><IMG alt="" src="http://i297.photobucket.com/albums/mm232/snowdance8888/landie.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696969 size=4></FONT>&nbsp;</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dimgray size=2>广陵散 by 龚一</FONT></P><BR>
<DIV align=center><EMBED style="FILTER: alpha(opacity=100 Style=3 FinishOpacity=0)black(); style: " src=http://zengchengjin.com/img/gls.mp3 width=310 height=28 type=video/x-ms-asf loop="-1" autostart="TRUE" volume="0"></DIV><BR>
<P align=center>&nbsp;</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dimgray size=4>“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BR></P></FONT>
<P align=center><FONT color=dimgray size=4><IMG alt="" src="http://i10.tinypic.com/3zktrv6.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FONT></P>
<P><FONT color=dimgray size=4>  </FONT></P>
<P><BR><FONT color=dimgray size=4>  介绍一些中国古代音乐家们的轶事及生平,以及鲜为人知的故事。参考人物如下:<BR> </FONT></P>
<P><FONT color=dimgray size=4> 先秦: <BR>  <BR>  夔 | 师延 | 钟仪 | 师旷 | 师涓 | 师曹 | 师襄 | 师文 | 师慧 | 孔子 | 师经 | 贾于子 | 雍门周 | 成连 | 伯牙 | 高渐离 <BR>  <BR>  汉魏晋: <BR>  <BR>  戚夫人 李延年 师中 赵飞燕 蔡邕 蔡文姬 阮瑀 阮籍 阮咸 嵇康 左思 刘琨 戴逵 戴颙 桓谭 杜夔 宗炳 <BR>  <BR>  隋唐宋: <BR>  <BR>  苏祗婆 许和子 董庭兰 万宝常 李龟年 陈拙 贺若弼 黄幡绰 雷威 李疑雷海青 朱文济 王通 念奴 知白 王绩 薛涛 义海 于勒 何满子 姜夔 唐玄宗 沈阿翘 郭楚望 杨玉环 薛易简 毛敏仲 <BR>  江采苹 陈康士 熊朋来 赵耶利 <BR>  <BR>  元明清: <BR>  <BR>  朱载堉 汤应曾 徐上瀛 庄臻凤 蒋兴畴 徐琪 华秋萍 李芳园<BR><BR></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10.tinypic.com/3zktrv6.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P>
<P>&nbsp;</P>
<P>&nbsp;</P>
<P>  夔 <BR>   在我国的音乐史上,有不计其数优秀的音乐家。其中夔(kui)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是有书可寻的最早的音乐家。 <BR>   <BR>   夔的活动时期在公元前2179年左右,相当于我国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后期。夔生活在荒僻边缘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后受到舜的赏识提拔为乐官,主理乐舞之事。 </P>
<P>&nbsp;</P>
<P>&nbsp; 《尚书》记载舜帝让夔掌管乐舞,教导年轻人。夔就敲起石磬,让大家扮成百兽边歌边舞。夔不但是氏族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而且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才能,编导了当时最高水平的乐舞《箫韶》。 </P>
<P>&nbsp;</P>
<P>  相传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1000多年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孔子听后赞叹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由此可见,夔的音乐才华非比寻常。 <BR><BR> &nbsp;&nbsp;&nbsp;又《尚书·尧典》中记载:“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BR>  <BR>  据说夔是差不多大家公认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了。但《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记载:”黄帝令伶伦作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黄帝应该在尧舜禹时代之前点点,伶伦是黄帝时代玩音乐的,怎么不算最早?<BR><BR></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10.tinypic.com/3zktrv6.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P>
<P><BR><BR><IMG alt="" src="http://i297.photobucket.com/albums/mm232/snowdance8888/landie.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P>
<P><BR>  1、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P>
<P><BR>  2、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双目失明,但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P>
<P><BR>  3、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乐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P>
<P><BR>  4、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代表著作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P>
<P><BR>  5、苏祗婆:南北朝时宫廷音乐家。他善弹胡琵琶(五弦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P>
<P><BR>  6、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代表作品有《乐谱》64卷,论术"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法"提出了"八十四调"的理论。</P>
<P><BR>  7、李隆基:我国第一位皇帝音乐家。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P>
<P><BR>  8、李龟年:唐代乐师,他演奏的吹管乐器筚篥(bili)技艺高超,并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P>
<P><BR>  9、姜夔:宋代音乐家和词人。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P>
<P><BR>  10、朱载土育(yu):明代乐律学家。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辩惑》等书。《律吕全书》总结了前人的乐律理论,并加以发展,首创了12平均率的理论。<BR>  <BR></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10.tinypic.com/3zktrv6.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P>
<P><BR><BR>  杜夔(公元188前-220年后):汉末音乐家,字公良,河南人。 <BR>  <BR>&nbsp;  他“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汉灵帝时任雅乐郎。汉末天下大乱,杜夔依附荆州牧刘表,与孟曜合作“为汉主合雅乐。”公元219年前,曹操平荆州,任杜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令其创制雅乐,《魏志》记载“夔总统研精,远考诸经,近采故事,教习讲肄,备作乐器,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也”。因此,杜夔对于因长期战乱而散失的古乐的恢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BR>  <BR>  黄初年间(公元220年-226年),杜夔任太乐令协律都尉。当时有一铸钟工柴玉,心灵手巧,所铸之钟多为达官贵人所喜爱。一次,杜夔令他铸钟,觉得他铸的钟“声均清浊多不如法”,多次令他重铸,柴主反说杜夔“清浊任意”,两人都到曹操那儿告状,曹操经过反复试听,确定是柴玉妄作,就打发他去喂马去了。 <BR>  <BR>  但曹丕却喜欢柴玉,因铸钟一事对杜夔耿耿于怀。他登基后,在一次宴会上令夔“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于是帝意不悦。”杜夔遂被黜免以死。 <BR>  <BR>  杜夔也是一位出色的琴家,据《琴史》、《琴议》记载:杜夔最擅长演奏的是《广陵散》,嵇康就是从他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此曲的。他所传的旧雅乐四曲《鹿鸣》、《驺虞》、《伐檀》、《文王》至晋犹存。 <BR>  <BR>  杜夔的弟子中,邵登、张泰、桑馥各至、太乐丞,陈颃则任司律中郎将。&nbsp;<BR><BR></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10.tinypic.com/3zktrv6.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P>
<P><BR>&nbsp;<BR>  伶伦<BR>  传说是黄帝的乐官。黄帝命伶伦制订乐律,伶伦以竹子吹出的音为黄钟之宫。又制作了十二支竹管,以风鸣为六律,以凰鸣为六吕,使之与黄钟之宫相配合,制定出最初的乐律。<BR>  <BR>  <BR>  伶州鸠<BR>  东周音乐家,曾任周景王(BC544~520在位)的乐官。他在史籍中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十二律的构成。他认为七律的出现与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有关,表明我国七声音阶的形成不晚于殷商时期。<BR>  <BR>  京房(BC77~37)<BR>  汉代易学家、乐律学家。东郡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人。汉元帝时立为博士,曾因言触犯权贵,下狱死。京房精于音律,把十二律扩展到六十律,试图解决旋宫转调的困难。他又发现“竹声不可以度调”,于是创制弦律,制作了十三弦的律器——准。<BR>  <BR>  何承天(370~447)<BR>  南朝宋代乐律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他创制新律,即最早的十二平均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学解决十二平均律的人。虽然所得十二律还不是按频率比计算的真正的十二平均律,但实际效果已相当接近<BR>  <BR>  祖孝孙<BR>  隋唐时期乐律学家。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隋朝时曾参与修订雅乐,入唐后官至太常少卿,受命修订雅乐。他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大唐雅乐。宫廷中的编钟,“其五钟设而不击,谓之哑钟”。祖孝孙解决了调律和旋宫的问题,使“哑钟”得以敲响,传为美谈。<BR>  <BR>  陈旸<BR>  北宋音乐学者,字晋之,福建闽清人。曾任太常少卿,官至礼部侍郎。通晓乐律,用40年时间,编著了一部200卷的音乐百科全书《乐书》。全书篇目1124条,插图540幅。对古今中外的音乐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BR>  <BR>  朱载堉(1536~1611)<BR>  明代乐律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是郑藩恭王的世子,但拒绝爵位,著述终生。主要著作汇编为《乐律全书》,共14部。他提出并论证了“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其计算方法与现代完全相同。当时虽未施用,但在世界律学史上却处领先地位。此外,他还创建了异径管律,为世界物理学界瞩目。<BR>  </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10.tinypic.com/3zktrv6.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P>
<P><BR>  &nbsp;李延年(?—约公元前90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县一带),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P>
<P>  <BR>  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以“太监”名义在宫内管犬,其“性知音,善歌舞”,颇受武帝器重,被任为“乐府”音乐的最高负责人。</P>
<P><BR>  李延年的歌唱得特棒,“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曾在武帝前演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其妹因此歌得幸,被武帝立为夫人,李夫人所生之子便是昌邑哀王。因其妹受宠,其兄李广利被封为海西侯,他自己也被封做协律都尉,负责乐府的管理工作,每年二千石的俸禄,显赫一时。  </P>
<P>&nbsp;</P>
<P>  李延年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曾为司马相如等文人所写的诗词配曲,又善于将旧曲翻新,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他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P>
<P><BR>  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P>
<P> <BR>  后来,由于李夫人早卒,作为宠妃,汉武帝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她,但李家还是渐渐失宠,更由于李广利降匈奴,李季奸乱后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氏家族包括延年在内都被汉武帝诛杀。<BR><BR></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10.tinypic.com/3zktrv6.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P>
<P><BR>&nbsp;<BR>   <BR>  师 延 商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的宫廷乐师,擅作曲, <BR>   <BR>    <BR>   纣王穷奢极侈,整日歌舞作乐,他令师延作些艳曲助兴,师延没法,只好作了“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即现在所谓的黄色音乐,这种音乐令人神魂颠倒,迷魂夺魄,纣王大为欢喜,终日沉迷其中。</P>
<P>&nbsp;</P>
<P>  后来武王伐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师延惧祸东逃,后投濮水自杀。<BR></P>
<P>  相传师涓曾路过濮水,夜闻琴声,遂记谱而弹,后被师旷斥为亡国之音的即是师延当年所作 <BR>   </P>
<P><BR>  钟 仪 <BR>   春秋时楚人,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 <BR>   <BR>   据《左传.成公九年》记载:公元前582年,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两年前郑国献来的楚囚钟仪,钟仪自称是伶人,晋侯就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钟仪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晋侯认为钟仪不忘故土,更为了促进两国和好,就礼送他回楚国。 </P>
<P>&nbsp;</P>
<P>  可见,钟仪当时弹奏的乐曲,已有鲜明的地方风格,说明在当时古琴已出现风格与流派的现象。 <BR></P>
<P>&nbsp;</P>
<P>   师 旷 <BR>   晋国著名音乐家,字子野。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部)人(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字)。活动时期在公元前572-532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 <BR>     <BR>   师旷天生眼盲,常自称“暝臣”“盲臣”,音乐知识非常丰富,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淮南子.汜论训》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周书》记载他不仅擅琴,也会鼓瑟。师旷也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左传》记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楚必无功’!” </P>
<P>&nbsp;</P>
<P>&nbsp;  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如此。 </P>
<P>&nbsp;</P>
<P>  到晚年时,师旷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宝符》100卷,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P>
<P>&nbsp;</P>
<P>  师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但却比较保守,晋平公喜欢新声,曾听师涓演奏新曲,师旷当场攻击是“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师旷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 </P>
<P>&nbsp;</P>
<P>  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自已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已的意见。也向晋王担出了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缅于个人享受。 </P>
<P>&nbsp;</P>
<P>&nbsp;  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份,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走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简言之为“仁义”二字。 <BR>  <BR>   齐国当时很强盛,齐景公也曾向师旷问政,师旷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张,可见师旷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故他在当时深受诸侯及民众敬重。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师等。&nbsp;<BR><BR><BR>  师 涓 <BR>   卫国著名音乐家,活动于卫灵公(前534-前492年)在位期间。 </P>
<P>&nbsp;</P>
<P>   师涓以弹琴著称,记忆超群,听力非凡,曲过耳而不忘。一次随卫灵公出方晋国,经过一个名叫濮水的地方,夜里偶闻琴声,卫灵公觉得此音非常动人,便要师涓记下此曲,师涓同样也被此曲所动,便“端坐援琴,听而写之”,第二天又呆了一晚,师涓一夜未睡,边听边练习此曲,待天刚明,便演奏给卫灵公听,灵公听到正和前晚听到的一模一样。 </P>
<P>&nbsp;</P>
<P>  师涓的音感特别好,晋国铸大钟时,晋国乐师师旷说钟音不准,晋平公不以为然,后请师涓证实确实如此。 <BR>   <BR>  师 曹 <BR>  春秋时期卫献公的乐师。</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 &nbsp;《国语》记载:卫献公命师曹教宫妾鼓琴,妾不善,曹笞之,妾诉于公,公亦笞曹三百。后,公戒孙林父、甯殖食,皆往,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子怒,如宿。林父之子剻数侍公饮,公使曹歌《巧言》之卒章,曹怒公之笞,乃歌之,欲以怒林父报公。林父遂攻公。结果,就是这位毒打师曹的卫献公,因残暴而失民心,最终被国人赶跑了。 <BR></P>
<P>&nbsp;</P>
<P>  师襄: 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 </P>
<P>&nbsp;</P>
<P>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BR>   <BR>   <BR>  师 文 <BR>   春秋时郑国乐师。 <BR>  <BR>  《列子.汤问》记载: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钩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而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成语“得心应手”就是出自如此。后来师文的琴艺被师襄夸为出于师旷之上。 <BR>   <BR>  师 慧 <BR>   春秋时郑国乐师。</P>
<P><BR>   师慧机警过人,《左传》曾记载这么一段故事:郑人以之纳贿于宋。师慧过宋朝,将私焉。其相曰:“朝也”。慧曰:“无人焉!”相曰:“朝出何故无人?”慧曰:“若犹有人,岂其以千乘之相,易淫乐之曚?必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诸郑 </P>
<P><BR> </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10.tinypic.com/3zktrv6.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P>
<P>  <BR>  孔 子 <BR>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P>
<P><BR>   孔子爱好音乐,学习音乐,且也注重音乐教育,他所教授的六艺之中,音乐名列第二,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从诗开始,完善于乐,可见他对音乐的重视。他将音乐教育融入美学教育之中,可说是我国最早提倡和实施“美育”的人。 </P>
<P>&nbsp;</P>
<P>&nbsp;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据《韩诗外传》记载:孔子访问卫国时,遇到旧友师襄,师襄是著名琴师,当时正中卫国宫中,于是,孔子便向他学琴。&nbsp;</P>
<P>&nbsp;</P>
<P>&nbsp;&nbsp; &nbsp; 孔子一生之中,除非哪天特别悲伤,差不多每天都要弹琴唱歌,即使被困在陈蔡之野,仍在弹琴唱歌,每当他听到有人唱了一首好歌后,必请人再唱,自已跟着学,直到临死前七天,还流着泪对子贡唱了一首: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P>
<P>&nbsp;</P>
<P>&nbsp;  孔子是当之无愧的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弹琴歌唱,至于其技艺如何,史籍并无记载,对于他能否作曲,后世看法不一,现存琴曲《龟山操》、《将归操》、及《猗兰操》等传谱的解题中都说是他的作品。</FONT></P>

评分

参与人数 1家元 +5 收起 理由
aeonhades + 5 感谢您的分享哦^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2-14 19:46:24 | 只看该作者
他們的紀錄片 誰來拍呀 都是外國人的紀錄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2-19 11:48:15 |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资料,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3 12:05:0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学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4-12-25 14:30 , Processed in 0.10561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