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图] 佛教中国画[88P]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7 11:4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涅磐图
吴彬 立轴绢本设色 纵400.2厘米 横208.4厘米 (日)圣福寺藏
  这是一幅煌煌巨制。图中佛祖侧卧于娑罗双树下圆寂涅(般木)。众多佛门弟子、道家神仙、志怪鬼异及凡界男女,纷纷前来吊唁。神情或悲恸,或穆然,或惊诧,与佛祖平和安详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构图以佛祖为中心,人物动势呈放射状,布势雄伟。人物众多,神貌各异,设色浓妍。云雾卷曲的形态,为吴彬绘画的重要特色之一。
吴彬 明、清 涅槃图 (日)圣福寺藏

六尊者像
卢棱伽 册页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六尊者像》共六开,应是卢氏《十八罗汉图》的留世部分。描绘的六位尊者分别是:拔纳拔西尊者、嘎纳嘎哈拔喇镊襟尊者、租查巴纳塔嘎尊者、锅巴嘎尊者和俗称降龙、伏虎罗汉的嘎沙雅巴尊者、纳纳答密答喇尊者,均列位于十八罗汉之中。作者采用游丝描勾画人物,具有较鲜明的特色,线描流畅,具有较强的力度与柔韧性,动感较强烈,设色浓艳,艺术水平较高。人物气势恢宏、超尘脱俗,显示出早期佛教人物威严尊贵而又带有世俗化的特点。《六尊者像》的创作技法比较古老,人物形象塑造略带夸张,在表现人物“神”的方面尚不尽完美,这一切都显示了道释人物画自唐、五代至宋发展的水平。
  卢棱伽,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棱伽,一作椤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吴道子弟子。画风细致,咫尺之间,能画得山水辽阔,形象精备。尤擅佛像、经变,画过许多壁画。宋代赵希鹄说他曾见卢画的《十八罗汉图》,衣纹“真如铁线”,非李公麟所能及。传世作品有《渡水僧图》、《六尊者像》。








二祖调心图
石恪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卷纸本水墨纵35.5厘米横129厘米
  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奉干伏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前者突出一个“静”字,后者突出一个“酣”字。在画法上,简化了笔法,发挥水墨效果,体现了画家“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皆粗笔成之”的风格。以强劲飞动和毫不经意的草草逸笔表现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禅境。笔意纵逸苍劲,开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对南宋梁楷及以后减笔人物画家颇有影响。此图经日本学者论证为宋末元初摹本。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惟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墨放逸,不专规矩。在蜀地余圣寿寺、龙兴观等作宗教壁画。宋灭后蜀(965),石恪至都城开封,奉旨绘相国寺壁画,后授以画院之职,坚辞还乡。《二祖调心图》传为他所写。


达摩六代祖师像
明 戴进 绢本设色 纵33.8厘米 横219.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佛教禅宗六代祖师的形象,计有初祖达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六祖人物之间以岩石、泉水、苍松、古柏相连,并点装佛教圣地。把佛法尊严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将六代祖师并行安置在一个画面上,其间以松石、泉水等相隔,过渡自然,各代祖师刻画精细,情态各具。画面上署款为“西湖静庵为普顺居士写”。拖尾有明、清祝允明、唐寅、曹勋、曹溶四题,其中唐氏长题为六祖事迹。




无量寿佛图
丁观鹏 立轴瓷青纸金画纵99.3厘米横61.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虽题为无量寿佛图,其实应为如来佛图。用金粉画佛像,面容慈祥,头现佛光,以示功德无量。祥云朵朵,周围站立四大金刚及佛祖两大弟子伽叶、阿难,前有女信徒合掌跪拜,旁立哼、哈二将。线条工细,佛像脸部、手部及莲座,均用晕染法,显出明暗凹凸之感。衣纹流畅,形象各异。

药师净土变相图(部分)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06厘米 横167厘米 (英)大英博物馆藏
  药师净土变相图是以《药师经》为依据所作的经变画,大致绘于中晚唐。这里所选是画的一小部分,绘一只水鸟刚从莲池上到岸边,正在展开双翼,穸开尾羽,抖落身上的水珠。水鸟只以线勾出轮廓及羽毛,眼以墨点出,并留出高光,炯炯有神。喙及胫爪着色。用笔简洁,造型生动、准确自然。

弥勒说法图
佚名 壁画 纵104厘米横261厘米 (德)柏林印度美术馆藏
  此图出自克孜尔马牙窟(第205窟)。原位于前室窟门上方的弦月窗之上。画面中央端坐着正在说法的弥勒佛,白净上身,缨络华丽,双目微启,白毫眉心,左手持净瓶,右手施手印。与其左右八信徒一样,头戴三圆王冠,与头光、身光、半圆构图层层呵应,共同造成向心内聚的节奏感。有学者认为此画具有印度--伊朗风格第二盛期的特色。用大量深蓝与金箔来强调色彩对比尤为引人注目。如今颜色虽已剥落,仍可从弥勒颈部和光圈中见其一斑。

说法图
佚名 麻布设色 纵21.5厘米横16.8厘米   (德)柏林印度美术馆藏
  此图应为说法图的一个残部。主要图像为面向左侧的佛陀,背有项光,肩有火焰纹,右手抬起至胸前作说法印。在佛陀前面是一个婆罗门的形象,用红线勾出长长的胡须,红色的衣袍下露出嶙峋的胸骨,并戴有金色的项饰。虽然这个婆罗门形象是典型的西域人,但佛陀是典型的中国式佛像。图中线描水平高超,富有层次及质感。此残像二十世纪初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被德国人掠走。

引路菩萨图
佚名 绢本没色 纵80.5厘米横53.8厘米   (英)不列颠博物馆藏
  此画发现于敦煌藏经洞。本幅描绘菩萨为亡灵引路升天国的场面。上有“引路菩(萨)”的题记。前面领路的大菩萨右手执香炉,左手持莲花,莲花旁垂下白幡。幡分四栏,各栏分绘图案。画左上角菩萨所乘的黄云中隐出一些建筑物,代表净土世界。菩萨后面跟随的女子为死者生前的形象,梳着典型的唐代女3女的发式。画面中的很多部分如香炉、菩萨之发饰等都描金敷色,全画彩绘艳丽,完好地保存了唐代绘画的面貌。(第二幅图为局部)


观音图(部分)
丁云鹏 立轴纸本设色 纵97.2厘米横33.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天地开阔,中以浅色工笔画白衣大士端坐岩石之上,双目下垂作沉思状,身旁净瓶插花青新竹数枝。游丝描笔致精细而无损其生动,构图简洁而不失之空泛,如行云流水,师法李公麟,是画家中年时的作品。

观音图
金礼赢 立轴纸本设色 纵111.6厘米横44.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中画观音坐在狮子身上,注视着在地上玩耍的善财童子。观音神态静穆,面部略加烘染,衣纹线条流动,已含人间生活气息。用笔工细,观音衣纹及狮子,均有淡墨勾线,长发浓墨,颇为醒目。观音、童子、鹦鹉三者神态相互呼应,整个画面呈清淡高雅之气,是观音绘画题材中的佳作。
  金礼赢(1772—1807),字云门,号五云,自号昭明阁女史,一称昭明阁内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居钱塘(今杭州)。嘉兴王云继室。幼娴翰墨,志趣高远。凡人物、仕女、界画楼室、山水、花卉,悉能匠心独运,妙夺古人,尤精画佛,庄严妙丽。传世作品有《观音图》。

观音图
法常 南宋 绢本墨笔淡彩 纵172.2 横97.6厘米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法常,生年不详,卒于1281年左右,南宋画家。号牧溪,蜀(今四川省)人,在杭州为僧。法常善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是南宋后期有新意的重要画家。图绘白衣观音端坐于溪边的岩石上,神态庄严,作冥思装。旁置净水瓶,身后为石崖,长幼垂草野竹,间有淡淡的烟岚。人物衣纹用淡墨,圆润流畅;岩石用披麻皴,用笔秀俊,画面清幽静穆,很好地表现了此画的主题。画幅的左下方署“蜀僧法常谨制”,钤“牧溪”朱文印。此图与《猿》、《鹤》二图为三幅一套。

大士像
贾师古 立轴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横29.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绘观音大士秀发披垂,斜倚山石,手中宝瓶倾斜,琼液垂流,涌现一朵白莲。在众多以观音为题的绘画作品中,贾师古的这一幅可谓是殊异绝伦、超凡脱俗。他以墨笔钩勒、皴擦以成山石;以白描的手法写观音,衣褶如行书草笔,写意简洁,却用极工细的笔触描绘观音的发髻面容,柔美秀润,工写对照之间,气韵顿生。又以山石之粗糙厚重衬托出观音的空灵白晰之容、闲适自在之态,让人叹为观止。
  贾师古,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汴(今河南开封)人。擅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公麟。高宗绍兴(1131—1162)时为画院祗候。白描人物,颇得闲逸之状。梁楷为其高足,名过其师。传世作品甚罕,有《大士像》、《岩关古寺图》。

观世音像
佚名 壁画纵127.6厘米横89.2厘米   (美)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系一壁画断片。据考证系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25)壁画断片之下层剥出者,按照一般寺院壁画涂抹重画的时间及其画风推断,当为晚唐作品。因长期被封闭在下层,故画面保存完好,色彩鲜艳。此壁画据传来自河南与陕西交界处某废寺,所画观音面相俊美,有唐画仕女的丰腴,身躯略作“5”形扭曲,体态窈窕,左手执一莲花,右手似作舞姿动作,神态潇洒,风度娴雅。画面线条宛转如行云流水,色彩和谐清丽,魅力感人。

佛传“幼儿布施”图
佚名 壁画 纵58厘米横40厘米 (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释迦托钵至王舍城,有位小男孩模仿母亲的行为,用泥土做了块小饼布施于释迦钵中。释迦根据这位孩子的善行,预言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伟大的国王。这位孩子即是于公元前三世纪统一印度的阿育王。画面上以简练概括的线条和柔丽清新的色彩,表现了孩童的纯洁可爱,他肩系双篷,捧饼向前作布施状,其左侧当是接受布施的释尊。

地藏十王图(之一、二、三、四)
陆信忠 轴绢本设色纵53.7厘米横37厘米 (日)永源寺藏
  此《地藏十王图》共十一幅,即十殿阎罗各一幅,地藏菩萨一幅。应是以地藏图为中心,左右对称布置。画中所绘皆是恶人在阴间所受的惩罚,带有很强的训诫性质。这里所选的是“秦广王蒋”、“宋帝王余”、“五官王吕”、“阎罗天子包”四殿阎罗像,作者笔法工细,设色妍丽,有装饰效果,但阎罗造型略显呆板雷同。






天女献花图
刘松年 册页绢本淡设色 纵40厘米横5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天女手捧花蓝,边舞边散,对面菩萨神情安逸,微笑观看,周围几位罗汉则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赏之色。图中除了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保持了传统的造型特点以外,其余形象都似由凡尘中人脱胎而来,具有写实生动的效果。图中布局疏密有致、离合有序。线条或刚或柔,表现出衣衫的不同质感。设色以沉稳为主,又以朱砂色来体现天女青春活泼的体态。画面动静结合,不着背景,给人无穷想象。


罗汉图(部分)
吴彬 长卷绢本设色 纵42厘米横282.3厘米 (日)私人藏
  吴彬以山水、人物见长,而人物画中,尤以罗汉图成就最高。他的罗汉图不囿古法,每出新奇,形成独自的风格特点。此画构图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怪诞而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用色艳而不俗,可视为吴彬罗汉图中的典型作品。


罗汉图
金廷标 立轴纸本设色 纵99.7厘米 横5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画罗汉一尊,袒胸赤足,盘腿席地而坐。旁边一童子焚香。山上白云缭绕,隐露山岩树枝,气氛非凡。画右上有清高宗弘历题四言诗一首。人物面部勾线填色,衣纹流畅,顿挫有法,以战笔写出轻柔质感。

罗汉图
刘松年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8.1厘米横56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的《十六罗汉图》佚存三幅,这是其中之一,又名《蕃王进宝》。图中罗汉造型准确,头部描写更具神韵,有西域特点。面部的表情亲和开朗,流露出世俗的欢乐。此画风格属于刘氏工整细润一路。人物用铁线描绘出,刚劲爽利,衣饰、座垫均刻画得极其精细。身后巨石作斧劈皴,下笔均直,横皴竖擦,表现出其嶙峋坚实之态,竹以双钩绘出。竹石对表现人物起到很好的衬托效果。
  刘松年,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住清波门(当时俗称“暗门”),人呼“刘暗门”。张敦礼弟子。工画人物、山水、界画,神气精妙,名过于师。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传世作品有《罗汉图》三联幅、《醉僧图》、《补衲图》、《中兴四将图》、《博古图》等。

罗汉图
佚名 立轴绢本设色 纵131.1厘米横56.8厘米 (日)静嘉堂文库藏
  图中似是“十六罗汉”中的“坐鹿罗汉”宾度罗跋罗惰阉。他端坐于方椅之中,左手抚膝,右手作说法状。前有一浓须侍者,身着红衣和短裙,扭头向身后一贫者作施舍状。背景为山石和松树。此图人物设色浓艳,描绘精细,而背景则用水墨法。

罗汉图(部分)
佚名 长卷纸本墨笔 纵30厘米横960厘米   西泠印社藏
  图中画佛教十六罗汉。罗汉或休闲纳凉,或观山赏梅,或诵读经文,或闭目静坐。人物衣纹柳叶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并用,笔法随意轻松,线条流畅。淡墨勾画,浓墨点睛,使画中罗汉表情生动,神态各异。背景树石用笔潦草,采用泼墨写意法。与笔疏韵足的罗汉融为一体,相为映衬。此选其中两部分。


罗汉图
归庄   册页纸本水墨淡设色 纵26厘米横35.3厘米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所画罗汉以中锋用笔,笔法飞动,一波三折,信手写来,简洁明了;神态刻画,呼之欲出,嬉笑怒骂,禅意盎然。
  归庄(1613—1673),原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移居常熟。明诸生,归有光之孙。书画兼长,山水、人物、花卉、墨竹,笔墨简劲,有元人遗韵。

十六罗汉图(之一、二)
贾全 册页纸本设色 纵31.5厘米横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画不同形象的罗汉十六尊,现选两幅。佛像采用中国传统人物画技法,勾线填色。人物神态平和,面部晕染有致,衣纹流畅,背景简率,树石随意勾染而含墨韵,以增脱俗之感。
  贾全,生卒年不详,乾隆时供奉内廷。工画人物及马。传世作品有《二十七老图》、《八骏图》、《十六罗汉图》。


十六罗汉图·诺距罗
贯休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9.1厘米横65.7厘米 (日)高台寺藏
  传说诺距罗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佛祖让他静坐修行,以摒弃当兵时的粗野性格,后虽修成罗汉,但他静坐时仍有一股威猛之气。画中罗汉鹰目高鼻,双手合十作拜谒状,气宇轩昂。邛杖斜倚在古木座椅上,座椅两臂扶手处作龙首造型,形态生动,与人物造型和谐一致。人物头、手的骨骼造型夸张,且以墨色染出凹凸,极具立体写真效果。
  贯休(83Z—912),唐末五代初画家、诗人。和安寺僧,俗姓姜,字德隐,一字德远,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擅书,工画,诗称“姜体”。书比怀素,画比阎立本。所绘罗汉真容,悉是梵相,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骨古怪。《十六罗汉图》相传为其所作。

十六罗汉图·迦诺迦伐蹉
贯休 隋、唐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9.1厘米横65.7厘米 (日)高台寺藏
  据《佛说阿罗汉其德经》说,迦诺迦伐蹉尊者“知一切善恶法之声闻”,即是亲耳聆听过佛祖言教的弟子,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图中罗汉手执拂尘坐于槐树根上,项挂念珠,双眉垂至颊下,一手执麈尾,一手做着手势,似正在和人辩论。身后古槐杂藤相绕,画中线条舒缓流畅,人物刻画细致传神。

十六罗汉图·阿氏多
贯休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9.1厘米 横65.7厘米 (日)高台寺藏
  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所以修成罗汉后,又叫“长眉罗汉”。图中罗汉张口露齿,双目炯炯,两道白眉,足有尺余,顺两颊下垂于胸前,由双手捻托。左耳刻画极度夸张,耳朵下部与下巴底线平行,使整个头部成方形。服饰颜色以蓝、绿、黄为基调,黄色格上以细密线画出布纹作为底色,上面画树石、龙凤或人物图案。全画用笔极其细致准确,几乎有毫发毕现的效果,可见画家用笔之工。有人曾将此画题作“戌博迦尊者”,根据佛教资料对两罗汉的描述,应为阿氏多尊者像。

十六罗汉·第四尊者
佚名 立轴绢本设色 纵82.1厘米横36.4厘米   (日)清凉寺藏
  据说《十六罗汉》图是在宋代永延元年流入日本,时间虽至今还不能确认,但作品的风格特征,应是北宋时期的。
  十六罗汉中的第四尊者为苏频陀,他是佛祖生前的最后一位弟子。画中罗汉正伏石读经,旁边一个童子正在给香炉中填香,气氛安谧恬然。人物衣纹粗笔简括,但外袍、经书、香炉、人的五官,却描绘细致。画面工写结合,意韵悠长。

十六罗汉·降龙
陆信忠 立轴绢本设色 纵96.4厘米横50.9厘米 (日)相国寺藏
  此图中降龙罗汉形象十分特殊和有趣,图下方有两条飞舞的龙,围绕一宝珠张牙舞爪,罗汉紧张地攀于岩石旁的树上,两眼圆瞪,惊恐万状,十分富有戏剧性。画风细腻工整,具有院体风格,情景交融,独具特色。
  陆信忠,生卒年不详。南宋宁波民间佛像画家,作品多数流往日本。

十六罗汉·第二尊者
赵琼 立轴绢本设色 纵85.6厘米横47.5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赵琼所绘的《十六罗汉》图有十二幅收藏在日本,这是藏于美国的一幅。十六罗汉第二尊者为迦诺迦伐蹉尊者,据说为古印度的一位雄辨家,是亲耳聆听过佛祖言教的声闻弟子。图中尊者趺坐石上,作辩论状。此图用色艳丽、明快,画面富丽堂皇,与日本所藏同被认为是赵琼的真迹。
  赵琼,生卒年不详。南宋宁波佛像画家。作品多流往日本。

五百罗汉·应身观音
周季常林庭硅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1.5厘米横53.1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为画家一百幅《五百罗汉图》之一。图中央画一位十一面观音,坐于方椅上,左右有四位罗汉。从服饰、赤足及身体的肤色可知这位十一面观音应是罗汉所现。画面上还有两位分别持毛笔和持纸的人,旁有一侍童端砚池,这两位持笔、纸者,或是目睹这一奇异场面而欲描绘下来的画家,或是周季常和林庭硅自己。画面描绘工整细致,用线富有变化。
  周季常、林庭硅,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178至1188年间,南宋佛像画家。

五百罗汉·洞中入定
周季常 林庭硅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1.5厘米横53.1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为《五百罗汉图》之一。图中画五位罗汉,下面一位结跏趺坐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身后有巨蟒呈凶,罗汉却双目紧闭,进入禅定状态。画面运用了铁线描、战笔、行云流水描等技法,结合山石的点勾斫皴,营造出对比强烈的画面效果。

五百罗汉·布施贫饥(部分)
周季常 林庭硅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1.5厘米横53.1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本图画罗汉立于云端,给地面上的饥民施舍钱物的情景。人物形态刻画十分生动。五罗汉举止从容、意态安详与骨瘦如柴、狼狈不堪的饥民形成强烈反差。画面的坡石、树丛和云朵在构图上起到了连接上、下两个部分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1:43:35 | 只看该作者
五百罗汉
周季常 林庭硅 宋、元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0.3厘米 横52.7厘米 (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周季常、林庭硅,生卒年均不详。约活动于1138-1188年间,南宋宁波佛像画家。
图中画五位罗汉在溪边洗涤衣物的情景。山泉顺势从岩石中流出,罗汉们或洗、或拧、或晾,动态、相貌各不相通。山石树木以水墨法写出,勾皴点染方硬有力,与人物的精细浓重形成对比。天空染有云彩,湿润自然。

此图为画家所绘的一百幅《五百罗汉图》之一。途中五位罗汉立于山林间,其中三位依靠于古树上,另两位持杖,均抬头向上观看,空中上方有几道亮光射出,其中三道射入画面,每道亮光上行走着一位怪兽的精灵:人身、蝙蝠翅、头长两角、红发倒立、着红色短裤,各捧一塔形舍利盒。罗汉表情严肃,神色各异。背景为水墨法,树枝似北宋画法。

红衣罗汉图
赵孟顺   卷纸本设色 纵26厘米横5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孟烦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象,但也有写实之作,只是传世较少,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作之一。
  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根据作者题记所言,因常与西域僧人往来,“耳目相接”,故能对西域僧人的神态特征刻画入微。图中罗汉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以铁线描钩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构图采用由左向右的开合形式,引人联想。此图作于作者五十一岁时,是高度表现了其艺术创造力的一幅杰作。

六祖像图
丁云鹏 立轴纸本墨笔 纵127厘米横60厘米   北京荣宝斋藏
  丁云鹏擅画佛像,特精白描。此图以白描手法画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诵经于菩提树下,前有三僧或坐或立,似在辩论经义。图中慧能清眉秀目,尚未剃度,应是东山踏碓时的装束。人物造型古雅,墨色沉稳,点苔布线,纯以笔胜,是丁云鹏的传世精品。但史传慧能目不识丁,传教“不立文字”,而此图却在诵读经书,当是作者的疏忽。

六祖斫竹图
梁楷 立轴纸本墨笔纵73厘米横31,8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八高僧故事图(之一、二、三)
梁楷 卷绢本设色 纵26.6厘米横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共有画面八幅,其中在第二、三、五、八各幅的树石或船体上,均有细楷题款“梁楷”二字。在每幅画面之后,均附明初人用行书撰写的文字说明,内容简单扼要,书法接近赵孟烦书体。此选录三幅,之一,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之二,智闲拥帚,回睨竹林;之三,李源、圆泽系舟,女子行汲。此图卷是梁楷早年的工整之作,人物情态刻画生动有神。



寒山拾得图
蒋贵   立轴绢本水墨淡设色   纵173.5厘米横105.5厘米   (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此图画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与拾得二人。寒山亦称寒山子,居天台始丰县寒岩,好吟词偈,状似疯癫。拾得是孤儿,寺僧拾而养之,故名拾得,在寺执炊涤器,与寒山友善。元明清画家多喜以此为画题,此图中左边蓬发者为拾得,右边为寒山。一着淡墨,一似白描,以战笔和铁线描写衣纹。淡墨渲染背景,衬出古树枯蔓覆雪之景。图中右部署有“青山”,为蒋贵号,并钤有印。这是目前所知蒋贵唯一署名的作品。
  蒋贵,生卒年不详,号青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师吴伟,人物画细致逼真,山水画亦重写实。

补衲图
刘松年   立轴绢本设色   纵141.9厘米横59.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的格式像是屏条,估计原有多幅,今存其一。画一老僧坐禅榻上,后有山水画屏风。他以布包头,须眉尽白,显得老态龙钟,却还亲自穿针引线,表现了节俭的生活方式和禅家的信念。旁坐青年僧人,注目于老僧的补衲动作,表示对其师的尊崇和师徒间真切的感情。屏风后一僧一俗,似在为老僧调理药物。背景是栏杆和盛开的花枝。榻前僧鞋之外,还躺着一条老狗,仰视主人。全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达摩像
王震   立轴纸本水墨淡设色   纵172.1厘米 横95.1厘米 (日)泉屋博古馆藏
  达摩,南天竺僧,南朝时从海路来华,后渡江至嵩山少林寺,被称为西天禅宗第二十八祖和东土禅宗初祖。南宋以后多以他作画。此图以粗笔浓墨写之,遒劲自由而不失法度。画左边有王震自题:“白云闲绕禹门来,东土从今识初祖。色相悟彻四大空,如愚若讷胸无府。渡江渡海随缘驻,袈裟一袭神光普。神光普,师能度世一切群生苦。戊辰暮春。王震敬写。”此诗贯通画面,与人物相为呼应,更得潇洒写意之神韵。

济公图
王震 立轴纸本没色 纵107.6厘米横38.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济公是南宋僧人,法号原为“道济”,因其不守戒律,嗜好酒肉,举止如疯如狂,又被称为“济癫僧”。有关他的大量传说中,济公总是以嬉笑幽默的方式方法见义勇为,抱打不平,成为一个神通广大的传奇人物。此画中济公蓬头垢面,大耳垂肩,身着旧僧衣,一脚着履,一脚穿屐。手持破扇,回头窃笑,似又要搞恶作剧了。作者以细毫乱写其发,疾笔焦墨略写衣纹,人物表情刻画极其生动传神。自题“说我疯来我就疯,莫怪疯人无道理,我笑他人解不通”。其意与人物形象的刻画可谓珠联壁合。
  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寓上海。信佛教。工书画,擅人物、花鸟、走兽、山水,以佛像为佳。学任伯年,精微处得其神貌;画风却与吴昌硕相近。参加沪上艺坛、慈善、佛教各团体活动甚多,抗日战争初期,移居香港,旋因病重返沪,即逝世。传世作品有《饮中八仙图》、《鸦柳图》、《五老图》等。

维摩天女像
佚名 宋、元   立轴绢本水墨 纵156 厘米 横105.2厘米 (日)圣福寺藏
  本图画维摩诘侧身倚坐榻上,似正与文殊菩萨进行论辩。旁逸流畅的美感,衣纹皆由劲利流畅的铁线描绘出,只在衣边、发边站立一个天女。当为对幅之一(另一幅应是文殊菩萨)。画面无缕等处用墨渲染。画面清雅、秀润,突出了人物脱俗不凡的气质。款,旧题为李公麟画。此图白描功力精湛,作品于严谨中又具飘 不失为一幅传世白描精品。

维摩诘像
佚名 立轴绢本水墨 纵89.7厘米 横51.5厘米 (日)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绘维摩诘据榻而坐、清羸示病之状,与敦煌唐代壁画所绘形貌壮实、辩锋雄健的形象相异。其目光严肃,表情凝重,人物以笔墨勾画渲染,妙得其神;又以细致入微的笔法,绘出衣饰、卧榻,更衬托出人物清朗不凡的气质。世传李公麟作《维摩诘像》流传到日本有两幅,估计此图亦为宋临摹或仿李公麟之作。

行脚僧图
佚名 纸本设色 纵40厘米 横29.8厘米 (英)大英博物馆藏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画中,有多幅描绘高僧的形象,这是其中之一。高僧高鼻、深目、长眉花白,衣衫褴褛,脚穿草鞋,手牵一虎,作长途跋涉劳累的样子,但是神情十分虔诚、执著,表现了一个西来的高僧(或来自天竺)不畏艰辛,向东远行,授经传道的精神面貌。造型奇特传神,用笔古拙质朴,情趣盎然。

金刚力士像
佚名 唐 绢本设色 纵64厘米横18.5厘米 (英)不列颠博物馆藏
敦煌藏经洞发现。佛画中对肌体及其力量的描绘最明显地体现在身体裸露部位较多的力士像中。本图的力士脾气暴躁,性格刚烈,嫉恶如仇,他张口振臂,紧握双拳,头光中冒出的烈焰浓烟和身上缠绕的天衣形成狂飙螺旋上升的动势,使人如闻雷鸣叱咤,如觉地震山摇,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

另:唐代绢本画《金刚力士像》,为世所罕见的显示盛唐精神的绘画杰作。原藏于藏经洞中。1907年斯坦因从洞中取走敦煌遗书9000件,绘画作品500件,即包括此件。斯坦因1862—1943 英国人。先后两次来到敦煌,从王道士处骗购大量珍贵写本、绢画、丝织品等。其所得文物,现主要入藏英国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和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等。   



佛传“降魔成道”图
佚名 绢本设色纵144.4厘米横113厘米 (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
    此图发现于敦煌藏经洞。描绘释迦降魔成道内容,这是小乘八相中的第五相,而大乘八相无此相。所以此类题材在藏经洞所发现的绢画中比较少见。佛陀结跏趺坐于画面中央,手施降魔印,头顶上有巨大的华盖。在上方云彩之上有三面八臂明王(降三世明王),四周描画的是众魔军为阻止佛祖成道向其进攻的场面,其中喷火的火器值得注意。画的两侧从上到下分绘各种姿态的佛像,以此表明佛超常的法力。画的下部绘有白象、玉女等七宝。 全图场面宏大,内容繁多,但描绘不失工整谨细,人物构图排列有条不紊。

菩萨像
佚名绢本设色纵71厘米横17.5厘米(英)不列颠博物馆藏
敦煌藏经洞发现。本图与右图菩萨非常相似,是一个粉本正反两面的样式。本图体现了中国壁画以至民间美术中使用强烈对比色的技法传统,如衣袖边缘依次涂上红色和石绿,对比强烈。

焚香高僧图
齐白石 立轴纸本设色   纵69厘米 横47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早年画人物,追求肖似,全为民间写真的传统手法,自六十岁变法后,他的人物画也愈加追求“不似之似”的写意风格了。此图写一僧人虔诚烧香之态,用笔极粗简,只面、颈、手略加渲染,便将人物那种低眉垂目,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禅定清心之态,刻画的活灵活现。同时表现了画家在用墨的浓淡、用笔的收放上已进入了一种无碍无阻、挥洒自如的境界。
  齐白石(1864—1957),名璜,小名阿芝,字濒生,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少年时从芥子园画谱开始习画,至二十七岁才拜师学书画,进而学诗、篆刻,兼画肖像等。四十岁后多次游历南北各地,近六十岁定居北京,因受陈衡恪影响,由工笔和小写意转为大写意,上承徐青藤、八大山人和扬州画派,近师吴昌硕等,自创一体。其花卉鱼虫、山水、人物,俱生动传神。

巴慰祖像
闵贞 立轴纸本没色 纵103.5厘米横3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清代安徽省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巴慰祖的肖像。素来信佛的主人公趺坐于绣团之上,身披红裳,似罗汉状。人物面部写实生动,参用西方绘画技法,晕染有致。而衣纹却用枯笔焦墨勾画。绣团又用工笔填彩写出。整个画面虚实相合,工写相辅,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布袋和尚图
法常 立轴纸本水墨   纵96.7厘米横41.5厘米 (日)私人藏
  布袋和尚图是南宋禅宗常表现的题材。布袋和尚为五代后梁时僧人,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此图中的布袋和尚为半身像,双手捧腹,作开口大笑状。头部造型准确传神,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衣褶的几笔浓墨,又显出禅宗的随意与自由。

鲁公写经图
陆恢 册页绢本设色 尺寸不洋 (美)私人藏
  本图画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世称颜鲁公)写经的故事。在竹林怪石之前置一长案,鲁公坐于案前,面对水边的孔雀垂目合掌,正欲写经。怪石瘦劲通透,造型奇特。此幅用双钩法画修竹、水仙,多姿多彩。孔雀立于石上,回头瞻望,设色浓艳,形象优美可爱。鲁公坐姿端正,神情专注,衣纹线条细劲而宛转,笔法高古,衬托出人物清高之志。土坡之外,雾气弥漫,远处峰峦依稀可见。全图苍秀清逸,隽永古雅,确有元初钱选遗意。
  陆恢(1851—1920),字廉夫,号狷庵、破佛盒主。江苏吴江人。曾结画社于吴门(今苏州)。山水苍秀,为娄东派正传;花卉清逸,有恽南田遗韵。画笔灵逸有余,惜乏创格胆识。传世作品有《雪霁飞泉图》、《鲁公写经图》等

净名居士像(部分)
罗聘 立轴纸本墨笔淡设色 纵84.9厘米 横35.5厘米 (日)澄怀堂文库藏
  净名居士,即维摩诘,为神通广大的大乘居士,以“智慧辩才”著称,为敦煌壁画经变图之重要画题,历代大师如张僧繇、吴道子、李公麟皆擅写此。此图居士,广颐阔腮、双目微启、笼袖伏案,作沉思状。其造型与早期维摩诘造像之秀骨清像不类,而具儒士风度。衣纹以铁线描出之,根雕几案则用焦墨精心勾皴,紧劲奇峭得之于陈老莲,雍容则更胜一筹。

胤稹行乐图(之—)
佚名 册页绢本设色 纵34.9厘米横3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世宗胤稹,年号雍正,康熙第四子,清朝第三代皇帝,在位十三年。此图册描绘胤稹行乐故事,共十四幅。雍正分别着古装、道装、佛衣、戎装等不同服饰进行各种不同的行乐活动。每幅不同行乐之情,衬以不同之景,苍松幽谷衬其赏景欢容,翠竹流泉衬其抚琴的专注。胤稹的形象生动逼真,用笔严谨,设色妍丽。

番王礼佛图
赵光辅 卷绢本设色 纵28.6厘米横103.5厘米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画中国周边少数民族酋长、番王朝拜佛祖的形象。佛祖高坐莲台,诸番王作礼拜、贡献之状,服饰皆异域装束。画面气势宏大,人物安排疏密有致,表情各异,生动自然,是宋代人物画的一幅杰作。(下图为局部)
  赵光辅,活动于960至975年左右。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宋太祖朝为图画院学生,擅画佛像、人物、番马。据史料记载:“华原赵光辅,工画番马,故天下称赵评事……然后知光辅不独工于马也。”《番王礼佛图》传为他所画。


雪山萧寺图
立轴 绢本 淡设色 纵182.4厘米 横108.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无款,王铎题为范宽之作。画白雪皑皑覆罩下的群山深谷, 山顶密林寒树丛生,山间布置古刹、寒泉及行旅, 以水墨染出阴霾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依然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诗堂有王铎题“博大奇奥,气骨玄邈,用荆关董巨运之一机,而灵通神迈,尤为古今第一。“

岩关古寺图
贾师古 册页 绢本 浅设色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夜幕将降,夕辉犹存,上半部完全空白,构图学马远“一角”的形式。山石皴法,杂用短钉头,长括铁、小斧劈诸皴法,由于夕照偏西,山体黝黑,石块画得岐蹭坚凝。山端耸有几棵罗汉青松和一批古杉,石骨披满劲硬的山草,通幅上色,染以汁绿,山石的中央一段永赫石水亮出,遂觉森严气氛中有了点媚柔态,这是作者创作部署独具匠心处。
  贾师古,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汴(今河南开封)人,善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公麟。高宗绍兴(?—1162)时为画院祗候。白描人物,颇得闲逸自在之状。尝作《归去来图》,有所谓“一笔法”,甚古雅。梁楷为其高足,名过其师。传世作品有《岩关古寺图》等。

钱东像
改琦 轴纸本设色 纵35.9厘米 横5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钱东是乾隆嘉庆年间的画家,字东皋,号袖海,又号玉鱼生,在当时享有盛名,这是改琦为其所作的
遗像。
  此图将钱东画成禅定遗照,从格式到构思,含意都很独特。这幅作品一反一般先人遗像的陈局旧格,写钱东穿一身白色僧服,作佛弟子居士打扮,端坐蒲团之上。蒲团安置在枯藤虬蟠的古树枝杈间,绿叶垂萝成荫。树旁石案上置放着贝叶、经卷和灵芝、石磬等物。主人公俨然是位潜心参禅、面壁成佛的修行者,而不同于通常的遗像。画家如此描绘,并非钱东生前就是一位居士或虔笃的信徒,而是为了强调他超尘脱俗的品行和清净无为的志向,并以此来称颂他一生,寄托后人的思念。画面背景以工笔重彩细加描绘,人物面部的刻画是全画精华所在,细加晕染,有栩栩如生之感。图上有诸家题诗。改琦所作肖像,重视环境、背景的衬托和渲染。这幅《钱东像》在选择环境方面更具典型性,有力烘托了人物的精神世界。精细秀逸的用笔,清雅色彩,也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产生优美悦目的艺术效果,从而成为一幅传世杰作。

弘历洗象图
丁观鹏 立轴纸本设色 纵132.3厘米横6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乾隆皇帝行乐生活的一个场面。画中乾隆扮作普贤菩萨,高坐莲座。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两旁。几位僧侣仆人正在洗刷一头白象,准备搭上毛毡锦垫,以供“菩萨”骑用。画下三位僧人,一位正在清扫,另二位正在传接经书,欲呈献皇帝。画面取云雾缥缈、山泉粼粼、木石山花骨秀清逸之处为背景,突出仙界气氛。人物衣褶皆用战笔流水描,宛转卷曲,古拙奇趣。人物面部用淡色晕染,富有体积感,尤其乾隆的面部,更具有写实的意味。此画将乾隆喻作法力无边、救苦渡难的菩萨,其主旨不言而喻。

人物故事图(之一、二)
上官周 册页纸本设色 纵37.4厘米 横25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此选上官周《人物故事图》册八帧中的二帧,之一为《庐山观莲》,描绘东晋僧人慧远于庐山结白莲社,与当时高僧贤士、社会名流交往的故事。图中文人,丰颐长髯,左手执如意端坐观莲,当为谢灵运。右一僧人坐蒲团作展读状,当为慧远。左画二僧,一老僧观莲,一幼僧提壶肩杖侍立。画风谨细,设色明快淡雅。灵运有文士风度,衣纹亦流畅自如。僧人衣褶多为行云流水描,有装饰性;之二为《孤山放鹤》,表现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养鹤的故事。左下画晚年诗人的形象,双手袖于背后,仰望回翔之鹤,衣衫飘动,银髯拂风,风度翩然。仙鹤展羽盘桓,回望主人,呼应真切,与林和靖“梅妻鹤子”之称恰为呼应,是画家古稀之年的作品。
  上官周,生于1665年,字文佐,号竹庄,长汀(今福建长汀)人。擅画山水,兼精篆刻。所作山水,烟岚弥漫,墨晕可观。人物画笔法潇洒,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能诗,著有《晚笑堂诗集》。


各国王子图
佚名 壁画 尺寸不详 甘肃敦煌莫高窟65窟
  此窟以建筑、塑像和壁画三位一体来综合表现佛祖涅槊时的情景。长方型的蠡顶窟中,灵台上塑涅桨佛像,周围则画满悼念的僧众。此幅壁画绘于卧佛雕像脚后的墙面上,表现了佛祖涅磐之后,佛教诸弟子痛不欲生的情景。画中人服饰各异,相貌肤色也不尽相同,以示来自不同的国家。其悲伤之态,溢于言表,或嚎啕不已,或自割其耳,或自毁双目,或割腕放血,或伏剑自尽。图中以刚健的线条和妍丽的彩色,使这些人的态势富有了强烈的冲击力,突现出强烈的悲剧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各国供养人
佚名 壁画 纵95厘米 横80厘米 甘肃敦煌莫高窟?03窟
  此图是《维摩诘图》的一部分。描绘维摩诘与文殊师利辨法之时,各国供养人皆往探视、恭敬礼佛的神情。供养人中有“昆仓奴”、“婆罗门”、西域胡人等。他们态度虔诚,神情肃然,手持供奉之物,正缓步向前,似要奉献给佛祖的代表。此图属吴道子一派画风,作者刻意追求线的造型功能,淡墨起稿,黑墨定型,浓墨提神。线条的粗细虚实,运笔的轻重缓急、披离点染,全都浸透在人物的皮肉筋骨之中。所画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超出缣素”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8 04:03:23 |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文,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4-12-26 01:06 , Processed in 0.1892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