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7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五) “辽宁古盗鸟”事件——假化石引发的科学悲喜剧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1 19:4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长达十页的版面,以醒目的大字标题刊出了一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文章中首次报道了一块来自中国的奇特动物化石,一种名叫“辽宁古盗鸟”(Archaeoraptor Liaoniangensis)的“新物种”。它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全球范围的轰动,这个“新物种”被认为是连接恐龙类向鸟类进化过程中一个真正的“缺失环节”。这小小的骨架就是无数古生物学家,长期梦寐以求的打开鸟类起源秘密的一把钥匙。 一时间,这个“辽宁古盗鸟”成了国际古生物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这个不可思议的鸟身龙尾的“新物种”,真的是最原始会飞的恐龙吗?

著名的“辽宁古盗鸟”化石及复原图


这就是用八万美金买下“古盗鸟”化石标本的布兰丁博物馆馆长赛克斯及夫人,他们都是艺术家。一九九九年二月,就在买下古盗鸟化石标本大约一周后,赛克斯夫妇便邀请他们的老朋友菲利普·柯里讨论了这块化石,他们希望柯里参与合作共同完成一篇论文,柯里对此很感兴趣。

菲利普·柯里(Philip Currie)是著名的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兽脚类恐龙方面最有经验的专家,是鸟类恐龙起源说的权威学者,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由于菲利普·柯里经常向《国家地理》提供古生物方面的咨询,所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杂志的有关编辑。编辑认为《国家地理》也许可以写一篇关于这件化石的报道。

恐龙及古鸟类学家菲利普·柯里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和科学家的道德要求,各国科学家是不能研究走私化石的。但是,如果这块化石标本能够回归中国,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于是,柯里和杂志编辑费尽周折说服了化石标本的拥有者赛克斯夫妇,在完成研究之后,把标本归还中国。并邀请中国有关学者参加研究工作。就这样,徐星和菲利普·柯里等国外三位学者一起来研究这块化石标本,共同发表科学论文,报道这个“古盗鸟”。同时,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在他们进行科研论文的同时,也想做一个科普的文章,来向公众介绍这个重大的发现。

然而,由于徐星博士在国内工作比较繁忙,去美国研究的计划一直没有付诸实施。因此,在参与研究过程中,徐星博士也一直未能亲眼观察到“古盗鸟”化石标本。

与此同时,《国家地理》有关古盗鸟的文章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并决定把此内容加入将于十一月发表的《霸王龙长羽毛了吗?》一文,把这一重要发现及时介绍给公众。当有关“古盗鸟”文章发表的日期,一天天逼近的时候。菲利普·柯里此时却正在千里之外进行恐龙的野外发掘工作,他的工作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在这期间,《国家地理》决定把古盗鸟,作为十一月刊登的《霸王龙长羽毛了吗?》一文中“古盗鸟”的部分突出,使之成为整个故事中引人注目的主角。

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的名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


虽然《国家地理》的权威性一向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了确保这一期文章不会出现科学方面的问题,杂志急需寻求有关的科学支持。所以,论文稿件在修改了近二十遍后,由赛克斯、柯里和徐星等四位学者共同署名的论文被寄往英国,世界著名的《自然》(Nature)杂志编辑部。《国家地理》和具有学术权威的《自然》杂志出版协调失败后,科学家们又匆忙将论文稍加修改,投向另一份权威的《科学》(Science)杂志,但想不到的是,《科学》杂志也将文章进行评阅后拒绝了。理由是说,它们需要更多的古盗鸟似鸟特征的证据。文章一一次修改,又一一次被权威的科学刊物拒绝发表!甚至,在上百万本刊有古盗鸟文章的《国家地理》开始印刷之后,有关它的学术论文却仍未被任何科学刊物接受。因此,《国家地理》彻底失去了它渴求的科学支持。

美国《国家地理》刊登的“古盗鸟”化石


一九九九年十月,徐星博士在《国家地理》的赞助下来到美国,还在倒时差的过程中,他就匆忙从华盛顿赶往犹他州。在布莱丁恐龙博物馆中,徐星博士终于第一次观察了古盗鸟化石标本。徐星博士在当时观察化石标本时,发现了这块化石标本的一些拼接处不太协调。这年的十月,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和展览,在华盛顿按原计划如期召开。在新闻发布会上菲利普·柯里和赛克斯先生介绍了,他们研究“古盗鸟”化石的科学意义,徐星博士介绍了中国鸟龙和意外北票龙的发现和有关研究情况。在这次会议期间,徐星博士还代表中科院古脊椎所与赛克斯先生,签署了古盗鸟化石标本将回归中国的正式协议。

古盗鸟化石偿还中国,左为徐星博士


新闻发布会上的展览和宣传非常成功,公众对这一“缺失的环节”的发现非常感兴趣。形态组合奇特的动物才是进化研究的最好素材,这也正是“古盗鸟”化石标本引起世界广泛注意的主要原因。
然而,就在徐星博士返回中国一个月后,一个令任何人都无法想像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了。

徐星:“在十一月的时候,我去了辽宁,做了一个很短的野外工作。在野外期间,我有幸在农民家看见了一件标本,当时我看见标本的时候,非常非常的激动,因为这个标本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但是个体非常小的肉食性恐龙标本。这个标本跟我研究的中国鸟龙比较相像,应该说非常相像。”
这块化石被带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后,专业的修理人员日夜加班,对化石标本进行了修理。很快,徐星就开始对这块化石标本,进行仔细地科学观察。回到实验室,他把古盗鸟照片跟正在观察的这块化石标本,一点一点的比较。结果,这一比较令徐星博士大吃一惊。

“古盗鸟”尾巴与小盗龙尾巴的对比


徐星:“后来我发现,当时研究小盗龙的尾巴和古盗鸟的尾巴是一模一样的。然后,我对它的骨骼进行了对比,对骨骼周围的岩石进行了对比,我发现这两个尾巴就是正负模。也就是说,它们原来是同一块标本,在化石采集过程当中,岩石一分为二,一半的尾巴在这块岩石上,另外一块尾巴在另外一块岩石上,也就是说,这两个尾巴其实都属于小盗龙。但是,后来农民把这个小盗龙的尾巴的一半放在了一个鸟类的身体上,这样就人为的制造了一个古盗鸟,这一个崭新的物种。”这一证据的偶然发现,使徐星博士非常震惊。原来,“古盗鸟”竟是一个人为拼接而成的“新物种”。随后,就在这天深夜,徐星博士迅速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他的合作者以及《国家地理》的有关编辑。“非常抱歉,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 徐星博士以不祥的语言开了头……。最后,他写道,“尽管我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们,古盗鸟化石标本确实是一件伪造的标本。”“古盗鸟”化石是一件伪造的标本,这一消息震惊了包括《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在内的所有人。二零零零年一月,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网站,据此发布新闻告诉公众。这个“辽宁古盗鸟”化石很可能是由不同动物的化石拼接而成的。

古盗鸟拼凑分析图


这一爆炸性新闻,随即在西方国家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火上浇油般地把这一事件炒得沸沸扬扬,“辽宁古盗鸟”顿时变成了古生物界的特大丑闻。刚跨入新世纪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这时承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压力……。随后,《国家地理》在三月份出版的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学者徐星博士来信。他在信中说:“在观察了一件私人收藏的新驰龙标本。并且把它与辽宁古盗鸟化石进行比较之后,我百分之百肯定,辽宁古盗鸟是一个拼凑起来的动物……
二零零零年四月初,美国国家地理协会邀请徐星博士,携带有关新的化石证据,前往华盛顿,接受一个由国际古生物界著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的最终确认,以便彻底澄清有关疑问。
真相大白后,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网站,正式对公众发布了审定结果:认为经过专家评审团精密的鉴定,中国学者徐星博士提供的有关证据确凿,这个“古盗鸟”化石标本的确是由不同动物拼凑而成的。也就是说,它的确是一件“假标本”,是一个赝品。

尽管“辽宁古盗鸟”是一个赝品。但是,这个化石标本的不同部分,分别包含着不同的科研信息,它还是一件重要的化石标本吗?
徐星:“这个标本,虽然没有当初大家想象的这种科学的意义,但是它依然非常重要。因为它的鸟类身体部分,带有很进步的,具有相对比较高的飞行能力的早期鸟类,对于研究鸟类早期演化非常重要。而它的恐龙尾巴也保存着一些很有趣的结构,为恐龙的演化,为恐龙变成鸟类,这个假说也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古盗鸟标本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标本。”

“古盗鸟事件”过后,徐星开始了对与“古盗鸟”标本关系密切的小盗龙化石的研究,频繁来往于辽西地区各化石发掘点之间,收集有关标本。在其中的一块小盗龙化石上,徐星根据化石显示的这只小盗龙尖锐而弯曲的爪子、长长的尾巴、较短的前肢以及发育很好的胸骨等特征,认为它十分接近现代鸟类。特别是化石所显示这只小盗龙的翅膀形态以及岩石上留有的羽毛印记,更加说明了它与鸟类的密切关系。由此徐星推断:这种小盗龙平时栖息在树上,通过用翼滑翔来运动……就这样,自2000年年底至2003年年初,徐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多次发表了关于小盗龙研究的结果,对鸟类飞行起源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鸟类就是那些会飞的恐龙的后裔。


徐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关于小盗龙研究的文章

小盗龙复原图


徐星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一贯根据英美科学家研究成果制作科学纪录片的英国古动物学家奈吉·马文(Nigel Marven)在纪录片《史前公园》(Prehistoric Park)中也首次选用了徐星的研究成果。

电影《史前公园》中借助徐星的研究成果展现的小盗龙滑翔姿态


二零零零年五月二十八日,就在北京召开“第五届世界古鸟类与进化大会”之际,被非法运出境外的“辽宁古盗鸟”化石标本回到了中国。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无偿归还的,从中国流失到外国的珍贵脊椎动物标本,这块曾轰动一时“辽宁古盗鸟”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所的标本馆中……

二零零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国古鸟类学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周忠和、张福成和美国学者朱莉娅(Julia A.)、克拉克(Clarke)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古盗鸟的另一半》的论文,对其鸟类部分进行了研究,认为它属于已经发表的一种十分进步的食鱼鸟类——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他们证实,曾经被误认为是恐龙和鸟类缺失环节的“古盗鸟”实际上是由属于驰龙类的小盗龙的尾巴与一个几乎完整的燕鸟的骨架拼接而成的。至此,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影响的拼接化石“古盗鸟”之谜基本被解开。

燕鸟复原图


“古盗鸟”事件,作为古生物研究史上一件非常尴尬的事件,不仅在专业人士中,甚至在普通大众中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事件呢?一向严谨的《国家地理》杂志怎么会犯这么大的错误?
在“古盗鸟”事件揭露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成了主角,对于老字号的杂志来说,这是它创刊一百多年以来,第一次犯的严重错误。这块化石究竟是怎样从地下,来到这个杂志上的呢?为了把这个事件查个水落石出,《国家地理》杂志主编曾特别约请,一位以揭“黑幕”闻名的资深记者去调查“古盗鸟”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资深记者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调查以后,他写出了一个详细的《“辽宁古盗鸟”来龙去脉》的调查文章,发表在二零零零年十月国家地理杂志上。这个报道把整个事件发生的起因、结果,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差错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古盗鸟”而得出错误结论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有关编辑,在事后极为惊讶中国辽西农民的造假“艺术”。他们曾专门悄悄地来到辽西地区,想探访那位拼接出“古盗鸟”化石的农民,结果一无所获……

同时,这一事件也给中国的古生物界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的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北票龙、孔子鸟等化石标本都是从农民、化石商手中购得的。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小到狼鳍鱼,大到鸟类、鹦鹉嘴龙甚至长羽毛的恐龙等珍贵化石被疯狂倒卖。一部分成为“收藏家”的藏品,另一部分被再三倒卖,走私出国,终于彻底流失。这些现象更让研究者们忧心忡忡。

“古盗鸟”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二零零一年一月,辽宁省人大通过“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这是国内第一件立法的古生物化石条例。它将化石作了严格的分类,使化石资源能得到充分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
如今,辽西的北票市、朝阳市等地区,已先后建立起了有关的化石群自然保护区,中国第一个鸟化石博物馆也坐落在这里……



附: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一) 发现恐龙——曼特尔的灵感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二) 始祖鸟标本发现史——一根羽毛和七件标本的故事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三) 首具完整霸王龙标本“苏”出土记——霸王龙的诅咒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四) 澄江生物群发现研究史——解读寒武纪生命之谜
古生物学上的历史事件(五) “辽宁古盗鸟”事件——假化石引发的科学悲喜剧

评分

参与人数 1家元 +10 收起 理由
aeonhades + 10 感谢您的分享哦^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20:18:1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此事件详情可参考以下影片:

BBC《欺骗世界的恐龙》(The Dinoasaur That Fooled The World)
CCTV探索•发现《未亡的恐龙》

QQ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11 20:18:4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新闻看过
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1-11 20:34:07 | 只看该作者
zizi写的好详细,zizi就喜欢恐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1-11 20:36:14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楼主 发片真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20 08:25: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了,长下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1-21 19:58:20 | 只看该作者
一群专家被一个农民给骗的好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1-25 19:26:2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介绍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4-12-27 15:26 , Processed in 0.10165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