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石窟壁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技巧之精湛,堪勒;稀世之珍。它不愧为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敦煌壁画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七类;一、佛像画(或称普像画);二、佛教故事;三、传统神话题树;四、经变画;五、装饰图案;六、佛教史迹画(包括瑞像图和戒律画);七、供养人圃像。由于时代的不同和佛教思想的变化,各时期壁画题材的选择和洞窟的整体布局,都各具不问特点,但是,大多数洞窟部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般都有装饰窟顶的平基或天井图案,佛塞里或佛坛上列只彩塑尊像,四壁有各种主题画,地面遍朗莲花砖。人们进入石窟,犹如走进了一个远寓尘世的神秘世界,被金碧辉煌的壁画和彩塑所吸引,所征服。
壁画艺术
建筑是彩塑、壁画的载体,彩塑是佛窟的主体,而壁画对建筑起装饰、美化 作用,对彩塑起补充、陪衬作用。主体彩塑无法表现出来的内容,只有用绘画来表现,壁画在佛窟默里,虽不处于主体地位,但它表现的内容,要比建筑和彩塑丰富得多。
莫高窟壁画有45000平方米,壁画的内容以佛教内容可分为尊像画、故事画、 经变画、供养人画,装饰图案画等五类。若以绘画种类分,除上述五类外,还要加上建筑画,器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等五类。 壁画题材与形式大致分为初兴期(北朝),变革期(隋代),鼎盛期(唐代),衰落期(五代、宋、夏、元)。
初兴期,壁画的主要题材是尊像画,说法图、故事画。它宣扬的是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表现他出生到出家,从成道到传教的经历。
变革期,也是莫高窟建窟最多的时期,也是壁画变革、创新时期。壁画的题 材以表现大乘佛教思想为主,满壁是表现大乘佛教的千佛、菩萨、说法图。
鼎盛期,是壁画艺术攀登高峰的上升时期。唐中、后期则是逐步滑坡的下落 时期。唐前期壁画的主要题材是表现大乘经典的各种大型经变画,尊像画,千佛图,说法图减少。唐后期增加了一些以佛教哲理为内容、和佛经故事为内容的经变画。故事画中的佛教史迹故事为内容的瑞像画、高僧画大量出现,超过唐前代。供养人画像在这一时期越画越大,几乎超越真人,而且出现了反映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画,如第156窟中的《新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河内郡夫人宋代出行图》。
衰落期,经变画品种越来越少,尊像画分为两大类,(显宗尊像和密宗尊像)。
故事画已不多见了,但出现了许多西夏党项族,元代蒙古族王公贵族的供养人画像,成为研究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文化,民俗的重要资料。
壁画艺术是为宣扬佛教思想服务的,其内容和题材由当时所信仰、流行的佛教思想所决定的,历经一千余年,随着各个朝代的政治、思想、宗教信仰和人们对艺术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且不断创新发展。佛像画从体形容貌上看大同小异,要区分各个不同的佛,主要从其手的姿势以及所谓“手印”表示的“法相”和手中所持的法器来区分。例释迦牟尼的画像有说法像、降魔像、禅定像之分。右手上举,以食指与大拇指作环形,余三指微伸,定说法像。右手平伸五指,抚在右膝上,是降魔像。以右掌压左掌,仰放足上,收在脐前,是禅定像。弥勒佛画像是以右掌压左掌,仰放足上,掌中置宝瓶。落师佛画像是垂伸右手,手掌向外,以食指与拇指夹一落丸,有的持一落钵。不懂得手印和法相是很难区分佛的画像的。
因经一千年创造的敦煌石窟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了一千年古代社会生活风貌,展示了一千年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传统的汉晋艺术基础上,吸取和融合了外来艺术的营养,创造了中国风格的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历史、艺术、科技的珍贵价值,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极其珍贵的世界文化宝库。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