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必须高度警惕生态危机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 07:4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必须高度警惕生态危机

蒋高明 高吉喜

8月1日,《科学》发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局长傅伯杰先生文章《为中国创造蓝天》。此文旨在论述中国环境保护战略,实则指出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环境挑战。在环境污染方面,请看傅文的一组数据: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60.5 %的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另一种说法是,全国只有44.9%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第一,生态系统全面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 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 1.5万公顷。

第二,水土流失急剧,大量国土“沦丧”。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 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第三,濒危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1988~2000期间,黑龙江省嫩江县天然林斑块数由240上升为343,平均斑块面积由80公顷下降为68公顷。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

第四,天然湿地大量消失。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过度开发黑河水,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数百处湖泊消失。湿地被誉“地球之肾”,“肾”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涝灾害。

第五,人工林树种单一,危害国土生态。几十年来,大量发展人工纯林的传统不但未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以杨树为例,原来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杨家将”,现已发展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如今,杨树已经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岭。整个大西北、华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区,也以杨树为主。高密度、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对国土生态贻害无穷,单一树种形成的种群实质上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端下降的“绿色荒漠”。

第六,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危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础。现代农业过分强调技术,用地而忽视养地。“化学化”尽管带来了产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现退化,食品安全受到冲击。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激素、添加剂、农膜,甚至反季节种植、转基因技术滥用,使得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以前要一年才能长大的猪,现在四个多月就能催肥。两只翅膀的鸡,在激素的作用下可长出3~6只翅膀。这样的食品进入食物链的生态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国生态危机现状还包括生物入侵、全球变暖、海洋生产力下降等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介绍。建议中央政府要像重视环境污染控制那样高度警惕生态危机带来的隐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这个难题,还中国一个真正的蓝天。只有生态退化遏制了,环境才能够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高吉喜为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


中国生态环境危机与频繁灾害告急

      摘要:本文重点讨论中国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不断恶化,边治边污,治理不力等,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环境灾害与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环境污染继续恶化状况与重大污染事件大面积随时突发;污染案例:渤海将会变成“死海”;太湖严重污染,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生存危害;环境污染代价、损失与治理的成本估计;根本在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端正发展模式,建设绿色家园与发展绿色GDP等。

      关键词:环境污染  生态危机  频繁灾害  损失代价  转变模式

      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制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开展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国发展模式与生产工艺落后,粗放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特别是有法不依,使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质量仍在继续恶化,局部地区非常严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还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深化改革,很有可能在环境问题上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

      2007年5月29日媒体报道,由于近年来无锡市太湖严重污染,致使自来水变质发臭,不能饮用,这是又一个对人类发出的危险警报。

      实际上,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表明,1991年到2004年期间,无锡市区肝癌、胃癌、肺癌等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在死因中的比例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太湖水域蓝藻的代谢物微囊藻毒素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强促癌性,与太湖地区的几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也表明,环太湖地区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高发区。

      1 环境严重污染在继续

      1.1  大气污染

      燃煤是形成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随着汽车用量的陡增,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在加重恶化,氮氧化物已成为少数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在4~140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45微克/米。从区域分布看,北京、天津、甘肃、新疆、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吉林、青海、宁夏、内蒙古、山东、河北、辽宁的部分地区总悬浮颗粒物污染严重。

      近年来,酸雨危害在我国发展之快为全球罕见,中国从271个酸雨观测站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1个同步进行连续观测,再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81个站中有49个站的降雨属于酸雨,占61%,据统计,1990年中国煤炭消耗10.52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95万吨(不含乡镇企业);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41万吨(含乡镇企业),超过欧洲和美洲,居世界首位;2000年,煤炭消耗达14.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730万吨。中国酸雨形势十分严峻。

      又据科学研究观测发现台湾大气中的汞含量,较欧美高出一倍以上,威胁台湾人民健康;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中国燃烧煤与垃圾所造成。台湾中央大学大气物理所教授林能晖表示,许多污染物质会随着大气的循环而影响整个区域。不论是中国北方的空气污染、蒙古的沙尘暴、东南亚燃烧植物产生的生质污染等,台湾刚好都在下风处,因此成为亚洲大陆污染物进入太平洋的关口。不但如此,林能晖指出,美国之前发现大气汞也会随着气流影响其他区域,仔细调查才发现,全球六、七成的排放来源,都指向中国,透过燃烧煤与垃圾,造成所含的汞成分散布至大气之中;之后随着降雨回到地面,进入植物或鱼类的身体中,经过食物链,最后又进入人体,累积造成慢性中毒,伤害神经系统。林能晖说,台湾与美国环保署、太空总署、日本富士山科学计划合作,在鹿林天文台、竹子山等地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即使在海拔近三千公尺的鹿林山上,所监测的大气汞平均浓度,仍较欧美高出一倍。由于这种情形在冬季吹西风时,会比夏天吹东风时严重,加上卫星遥测,因此可得知污染区主要来自中国、中南半岛等地。林能晖指出,也希望透过国际合作,及早研拟对策。

      2006年全国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占9.1%。与上年相比(可比城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城市比例增加4.7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2.1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劣三级城市增加0.9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比上年略有降低,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基本持平。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四川、云南以东的区域。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表明,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位于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列。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

      1.2  水污染

      中国不仅面临水量的危机,同时水质危机也很严重。据2003年6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海河、辽河水系污染最严重,劣V类水体占60%以上。
水污染也造成国际纠纷。例如,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引起下游俄罗斯的水污染事件;黑龙江沿岸俄罗斯一些村庄,民间已出现向中国索取赔偿的声浪。

      2006年监测,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III类,IV、V类,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七大水系中,主讲、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太湖、滇池为劣V类水质,巢湖为V类水质。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根据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38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统计,监测的达标水量占72.3%。163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水质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全国近岸大部分海域水质良好,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远海海域水质良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7.7%,比上年上升0.5恩个百分点;三类海水为8.0%,下降0.9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4.3%,上升0.4个百分点。南海、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

      1.3  固体废物污染

      近年来,中国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堆存量不断上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很低多数仅是简单堆放,或填埋,或随意弃置,不仅占用农田,而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后果深远。目前受污染的农田已达10万平方公里,因此而造成的粮食减产每年在1000万吨以上。城市垃圾产生量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有25%的城市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的“围城”现象十分普遍,以及洋垃圾的引进,这些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的正常发展。有害废物大多未得到安全处置,其随意堆放已构成重大的环境隐患。

      1.4  噪声污染

      目前全国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近年来,由于城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噪声污染范围有所扩大,并有向近郊和乡镇扩散的趋势。

      城市声环境污染与上年相比,重点城市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下降超过1dB(A)(含1dB(A))的城市17个、上升超过1dB(A)(含1dB(A))的城市11个。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较上年增加超过1dB(A)的城市8个,降低超过1dB(A)的城市21个。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好于其它类功能区。

      1.5  乡镇工业的污染日趋突出

      2000年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02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8.2%;乡镇工业烟尘排放量993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烟尘排放量的54.2%;乡镇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358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68.3%;乡镇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670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中公学需氧量排放量的46.5%;乡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是很惊人的,达到当年全国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8.6%。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制革等是乡镇企业的主要污染行业。

      1.6 其它污染

      电磁辐射与电磁噪声污染、其他有害辐射污染等,也日益严重,不可忽视。重点电离辐射污染源、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可监测到的污染。电磁辐射环境基本属于环境背景水平。

      2  严重污染案例: 渤海污染,将会变成“死海”

      渤海是中国近封闭内海,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区域,自北向南分布有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2005年三省一市总人口21363万人,GDP 40254亿元,分别占全国人口和GDP的16%和22%,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

      据海洋检测专家发出警告,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10年后变成“死海”。那时,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需要200年。

      据悉,环渤海地区共有地级城市26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黄河、小清河、海河、滦河、辽河等40余条河水流入渤海,年平均径流量约792亿立方米。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大量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沿地表、河口涌入渤海。据统计,渤海每年收纳的污水高达28亿吨,污染物超过70万吨,海底泥中重金属竟超过国家标准的2000倍。这些必然严重污染海洋生物,并危害人类的食物链与生存条件。

      3 中国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与环境污染相比,它的影响更为深远。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2007年世界生态环境现代化评价,中国在118个国家中位居第100位。

      3.1、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水土流失面积从建国初期50年代的11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相当于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其中流失氮、磷、钾肥料元素的量相当于4000万吨的化肥,等于全国化肥施用量。相当于每亩耕地冲走了25千克肥料。全国受水土流失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水土流失涉及全国近1000个县,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山地和北方土石山区。每年被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吨,居世界河流之冠。

      2006年,全国耕地净减少460.2万亩,与上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0.25%。全国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08%。

      3.2、土地荒漠化

      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目前仍在扩展。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萎缩,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全国有60%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北部被沙漠包围,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包括占国土面积37%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的自治区在内的干燥地带。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西域,荒漠化肆意蔓延。

      风沙、沙尘暴和热风逐年加剧,每逢风沙来临,天空一片昏暗。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已经越过内蒙古与辽宁的边界线,正以平均每年前进30米的速度向南推进,威逼中国东北工业大城市沈阳。北京春天的风沙天数,从60年代的平均17.2天,增加到70年代的平均20.5天,而80年代以后又有所增加,沙漠已经蔓延到北京市南郊永定河北岸的大红门附近,以致波及到南韩以外国家与地区。
据学者证实,影响北京的沙尘暴实际上是由普通沙尘与盐碱粉尘混合而成的化学尘暴,更具有污染、腐蚀与毒性等三大危害。这种尘暴的主要危害:化学污染:化学尘暴可以污染水源、土壤、农作物、植被等动植物和环境物体的表面,在化学尘源的下风方,盐碱粉尘形成大片重度污染带,可使草场严重退化,耕地粮食减产,加剧土地荒漠化的趋势。化学腐蚀:对周边环境中所有的裸露在外的部分,如建筑表面、围栏、管线(道),甚至室内的物体表面等,具有较强甚至很强的腐蚀作用,使之生锈变质等。化学毒性:当化学尘暴降落到草乔灌木上时,轻者可以使植物表面灼伤、生长缓慢或暂停生长;重者可以抑止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对人和动物也有类似的影响。

      又据报道,2007年2月28日凌晨二时零五分,一列由新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火车,因为遭到风力达十三级的特大沙尘暴袭击,十一节车厢被狂风吹翻,四人死亡,上百人受伤风,南疆线因而中断。那么,下一个受害者将是谁?会不会把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大屋顶掀飞?

      3.3、草场退化

      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垦、轻保护,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并继续发展。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草原牧草产量将会继续下降,草原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

      3.4、森林资源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尽管我国的造林和森林保护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在10年时间里从12.98%上升到13.92%,但用材林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3.5、水资源短缺

      由于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且利用效率低,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据统计,目前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城市几乎全都缺水,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北京市人均用水量虽然只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首都的1/3;农村有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成为健康问题,北方和西北农村有5000多万人和3000多万头牲畜得不到饮水保障。

      3.6、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北半球第一位。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和退化,我国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4 环境与生态危机造成的损失与代价

      4.1 环境与生态灾害频繁

      2007年0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06年中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举行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说,2006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据中国网)

      2007年仅1-2月,中国因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森林火灾、泥石流等衍生灾害造成13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

      民政部发布中国6月份灾情与近年同期相比略偏重,自然灾害以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旱灾和风雹为主。全国受灾人口达9661.4万人,死亡309人,失踪48人,紧急转移安置181.2万人。据统计,自然灾害还造成12922.0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面积839.8千公顷;倒塌房屋28.0万间,损坏房屋83.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2.6亿元。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当前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大部分地区都有随时爆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可能”。 监测数据表明,辽河、海河已经为重度污染,一些河道丧失了使用功能;滇池、巢湖、太湖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今年以来,环保总局接报并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已经达到65起,其中较大以上环境事件13起。尤其今年4月以来,太湖蓝藻持续暴发,严重影响了无锡上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巢湖、滇池、三峡库区支流等流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周生贤说,河流湖泊的污染已经使老百姓的环境权益严重受损,今年1月至5月,环保总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1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

      由于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必然导致气候异常,灾害频繁。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说,中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除干旱面积偏小外,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酸雨均偏重。特别是7月中旬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接连两次遭受强 台风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4.2  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中期,损失每年约为1875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上升为5118亿元,翻了一番多,占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此次核算仅算了其中的10项(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农业和材料损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损失,以及固废侵占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没有涉及。总的来说,这次核算的结果只是整个结果的一部分。而且,在已经核算出的10项损失中还存在低估和缺项的问题。即便如此,损失也已经占到GDP的3.05%,数字非常惊人,说明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4.3 环境因素导致居民健康危机与“早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导致的消化疾病、各种皮肤病、传染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50种;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人死于肝癌和胃癌。水污染引起的危害主要包括:水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会引起各种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等;水体受有害有机物(如酚、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农药、合成洗衣剂)的污染,会引起各种疾病和中毒;水体受重金属(HG、PB、CU等)及其它无机毒物(氯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等)的污染,会引起各种疾病和中毒。

      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食物链、生存条件、居民健康和导致居民死亡的四大因素之一。同时环境污染因素,必然导致许多原材料与水的污染,也严重影响食品卫生与药品安全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说,这次核算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中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对象是城市居民,水污染的主要危害对象是农民。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均与环境密切相关,在恶性肿瘤的死亡中,城市仍以肺癌的死亡率为最高,达35.59人/10万人,这与城市大气污染有直接关系;农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占死亡总数的17.25%,成为农村地区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农村地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数的26.23%。

      有关官员认为核算中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部分数据相对完整、核算方法明确,得出的结论相对可靠。核算结果:2004年中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名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27.4亿元人民币。

      2004年平均每1万个城市居民中有6个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亡,10人因为大气污染引发呼吸或脑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新增4.3人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忍受着慢性支气管炎病痛的折磨。专家认为,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占整个污染损失的33%。

      北京“法制晚报”引述有关专家表示,从核算结果来看,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威胁时刻存在,污染损失十分巨大。

      2007年7月8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合作的中国污染报告草稿,指中国每年约75万人因为污染而“早亡”(premature mortality)。

      在受污染人群中,由于儿童抵抗力弱,最易受侵害;因而,是环境污染受害者中的最弱势群体。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人的血铅浓度最好是零,超过100微克/升就属于铅中毒。铅中毒不仅可导致儿童多动、睡眠不良、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智力低下。血液中铅含量高会导致神经以及生殖系统损害,对孕妇和儿童伤害特别大,症状严重的会呈现痉挛、昏迷甚至死亡。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提出,防止铅对儿童的危害,将成为21世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实施的“中国城市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于2004年启动。2006年哈尔滨市“中国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筛查报告,对哈尔滨市1275名初生至6岁儿童所进行的血铅筛查发现,9.56%的儿童血铅超标,几乎每10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铅中毒”。据哈尔滨市妇幼保健医院,早在2004年开始,已对全市各大幼稚园0-6岁的3600多名儿童进行血铅筛查显示,近3年来儿童铅中毒的比率都接近10%。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据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等调查报告,有多达5成半的住宅样本甲醛超标,书房及睡房的甲醛超标率接近7成,最高超标浓度达18倍。有的甚至带有过量放射性元素。室内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TVOC等与装修情况密切相关,室内装修愈豪华,污染的情况就愈严重。调查发现,每年中国有210万名儿童死于直接由装修污染引发呼吸道感染疾病,另外430多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患病入院求诊。专家建议,家居应避免过度豪华装修,即使是环保建材,一些组合夹板或黏合剂也可能带毒性。应该选择具有环保合格证的产品。

      黄河污染加重,危害沿岸1.6亿城乡人民:直接饮用黄河水的农民成了各种怪病的"高危人群"。山西临猗县牛杜村因水源污染,村民患脑血栓、瘫痪和癌症的人数逐年增加。由于水源污染,2005年有42人得怪病死亡,目前还有患怪病者28人。白银市四龙镇金山村中心小学王永胜班里28个男生中,20个男生都有白头发。而且还有不少同学经常肚子痛、头痛。

      5  治理成本估价

      目前的污染, 如果消除需要的治理成本。据专家核算表明,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的实际治理成本是959.65亿元,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43亿元,合计总成本为3834.08亿元,实际治理成本只占25%,由此可见,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欠账较大。其中,废水的治理成本最高,大约占总治理成本的56.2%。

      6 转变发展模式  建设绿色GDP

      造成中国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弊端与发展模式的严重缺陷。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权大于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司法腐败是常见病,这些使一切环保法律无能为力,陷于“无法无天”状态。官员为表面“政绩”,可以不择手段,只求数量与速度,以牺牲环境与人权为代价的畸形发展模式是有害的,也是绝对不可能持久的。

      因此,应当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完善以保护人权、建设环境为内涵的社会与环境全面发展的优化模式。

      6.1 继续完善绿色GDP评估体系
      6.2 尽快实施绿色GDP考核国民经济与建设成绩
      6.3 加大环境治理投入,每年按GDP的5-6%拨款
      6.4 深化制度改革,完善环境治理立法与严格执法
      6.5 追究环境污染事故案件的相关责任

参考资料:
[1]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北京,2006-09-07。
[2] 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2005-06-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颁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颁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颁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年12月28日颁布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颁布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1]《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www.scio.gov.cn,2007-06-06中国网


最大的威胁是生态危机而非金融危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1-12  
内容简要: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周四在北京强调说,随着人类对森林、湿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成为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类对森林、湿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的最大威胁。

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周四在北京强调说,随着人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成为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据英国政府气候变化与发展顾问斯科恩发表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到2035年,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相当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损失的总和。

专家认为,生态危机比金融危机对人类的危害更大。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经济萧条过后还可以再次繁荣。但生态危机的危害不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很难逆转。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的战略任务和国际外交领域的热点问题。

对上述观点,主管中国林业的贾治邦都表示认同。他说,在中国,生态承载力低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不协调,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中国的生态承载能力已经超过负荷,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负债国”之一。

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贾治邦表示,生态文明观已开始影响中国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的行动,对林业的投资正不断加大。但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经营,导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林业提供生态产品、林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当今社会,唯有生态产品是最短缺的产品。(赵建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2-1 09:15:26 | 只看该作者
估计这不是警惕的问题了,应该做些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4-12-26 00:09 , Processed in 0.0904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