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七岁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1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是个骗局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9 15: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字体: 】2008-12-16 09:31:40  来源:钱江晚报      北极冰山崩塌,20年间融化的面积相当于5个英国版图;南极冰盖退缩,白色的冰面变成黑色海面;憨态的北极熊和企鹅不知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这是12月12日英国文化协会、英国上海总领馆文化教育处在上海主办的“气候酷派”媒体研修班上,英国BBC时事与新闻栏目监制、著名环境记者杰瑞米·布里斯托播放的片子中的镜头,让人意识到气候变化这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沉重且并不遥远。
当天的活动主题是“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布里斯托与气候变化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康建成教授一起与记者探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话题。而布里斯托更是从专业的角度探讨记者的责任和报道方法,并撩开西方在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波诡云谲的迷雾,直指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是一个不实的命题。
《大骗局》的不实报道
由于固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西方时常回响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怀疑之声,特别是去年一部名为《全球变暖大骗局》的纪录片在英国第4频道播出引人诧异。该片称全球变暖不是由人类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导致的,人类行为导致全球暖化是科学史上最大的骗局。全球在浪费时间、能源和金钱,为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制造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
布里斯托指出,“大骗局”这部片子有很多不实之处,它甚至不是怀疑而是误导性的片子。“如果时间允许,我愿意和大家一分钟一分钟地过一遍片子,剖析其中的误导性信息。”他披露,该片中被采访人的博士头衔,其实并没有专业的背景;所谓的“科学家”也无从事气候变化的专门研究。几位真正的气候变化专家的原话被断章取义,作了反面宣传。“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的调查证实,出镜的科学家们讲的话被错误引用。”
布里斯托坦言该片导演是他的一位同事,“他已公开道歉,承认片子中的一些做法是故意行为,里面的图表数据有许多错误,比如给出1930年的温度比‘现在’高,这个‘现在’被故意模糊,片中给出的其实是1995年,而非2003年和更近的时间和数据。
布里斯托说,人们认为气候变化是可怕现象,将影响他们的生活,许多人不希望全球变暖是真实的,所以“大骗局”引起了公众的兴趣。“但作为媒体应该客观报道真相,不能哗众取宠……气候变化很复杂,不能要求理解所有相关信息。坚持真相,提供准确信息是媒体赢得受众的方法。”
个别科学家进了石油公司
任何一件有争议的事情都有两方面的意见。布里斯托介绍,西方媒体报道气候变化时试图体现平衡性,在报道中往往给出同等篇幅让双方各抒己见。
“事实上,在英国拍片时,想找一些发表过专业论文、在同行中有名望、不同意气候变化的科学家,但摄制组未能如愿。在美国拍片时却找到了几位反对气候变化观点的学者,但赞同气候变化的科学家有几万名,他们有很多的证据证明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布里斯托指出,在美国媒体举行的辩论中,不同意气候变化的往往是一些历史、心理学家,他们中许多人经过电力、石油公司培训,但媒体没有告诉他们这一背景,公众以为他们是气候专家。“这就是报道上的平衡,有时会搞糊涂公众的认识,两方辩论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布里斯托更是毫不讳言,“个别科学家的确有专业的背景,他们对于气候变化提出相反或不同的观点,但这其中的一些人后来进入了石油公司,成为了他们的一员。”
妙用“变化”代称“变暖”
气候报道中常出现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两个词组,到底是“变化”还是“变暖”?
布里斯托解释,变化是一个常态,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这种以往一直是上下波动的平稳变化在最近的1万年里却一直处于升温趋势,特别是上世纪以来更是加速上升。所以,“变化”指长期状况,而“变暖”犹指近期状态。布里斯托透露,美国人更喜欢用“气候变化”而非“全球变暖”,起因与布什有关,“布什刚任美国总统时,其公共关系顾问建议他用‘气候变化’代称‘全球变暖’,这样公众更容易接受,不致引起恐慌和迫切关注。”
反对谎言,也反对危言耸听
布里斯托根据自己与《发现》频道拍摄的环境纪录片《我们能拯救地球吗?》,探讨报道气候变化的态度和方法,强调既反对否定气候变化的观点,也不赞成危言耸听的预测,要让公众知道我们能做一些事情、我们可以改变状况。
布里斯托拍的片子中没有确切的数字,往往给出一个范围,“这对公众来说不习惯,我们花很大的力气说服BBC领导者、编辑,告诉他们计算模型算出的是全球气候变化,但没有一个具体到上海或伦敦的计算模型,所以不能给出具体、精确数据。”
BBC的负责人曾想把纪录片改名为“距离灾难只有6度”,这6度来自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制片方想把这一时期与远古时期气候变化的结果相提并论,当时75%陆地生物灭绝,以此告诉公众这种情况本世纪会重演,以期引起轰动效果。但后来遭摄制组和专家拒绝。布里斯托强调,媒体需要有创造力地传递信息,使报道带来轰动效果,但气候变化报道必须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

评分

参与人数 1家元 +5 鲜花 +3 收起 理由
xizizi + 5 + 3 投票调查贴里没法加分 借这里加一下 感谢您的精彩回复^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2-9 15:30:21 | 只看该作者
全球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希望全球各国重视起来,挽救 我们唯一的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2-9 15:32:42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觉得·~~判断是非对错是一件很难的事~~
但不管是否骗局~~
都希望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2-9 15:37:20 | 只看该作者
我已被他误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2-9 21:10:36 | 只看该作者
姑且不论全球变暖是真是假 就我们亲身经历而言 已经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气候异常现象越来越多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与人类活动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2-10 11:44:24 | 只看该作者
全球变暖大骗局并没有否认全球变暖的事实,而是在强调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的关系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火山和海洋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和人类排放的比较起来哪个成分更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2-10 12:02:43 | 只看该作者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听都有理,留待后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2-10 19:11:44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比较欣赏 难以忽视的真相 ~~~虽然我发了 全球变暖大骗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2-10 19:20:4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全球变暖的几部纪录片我都看了,但还是比较认同《大骗局》一片的。
人们过于高估人类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生物本身的可塑性。
全球变暖可能会带来一些灾难,但也不见的就是什么坏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5 收起 理由
xizizi + 5 投票调查贴里没法加分 借这里加一下 感谢您的精彩回复^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2-11 00:00:0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使二氧化碳异常增加,难道又要让自然和万物都为此调整吗?这种博弈的成本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2-11 10:26:01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家一个人一个说法。很难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2-11 11:18:34 | 只看该作者
9楼的言论简直就是--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2-12 23:3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 的帖子

两个片子我都看了,感觉都是辩论性质的,论据涉及不多、不深入。个人比较反感《大骗局》后部关于一些人的“评论”,有人身攻击的味道,偏离了科学研讨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2-14 13:44:12 | 只看该作者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9:36:28 | 只看该作者
                                    主條目:近代氣候轉變的成因和氣候轉變的科學觀點
                                        過去40萬年的二氧化碳含量與自工業革命的急速飆升;地球軌道的週期性改變(又稱為米蘭柯維奇旋迴)被相信是十萬年的冰河時期循環的背後推動者。      
   
  
  
氣候系統的改變來自自然或內部運作及對外來力量的改變作出的反應。這些外來力量包括了人為與非人為因素,譬如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及溫室氣體。多名氣候學家同意地球近年來已經變暖。近代氣候轉變的成因仍然是活躍的研究範疇,但是科學界的共識指出溫室氣體是全球變暖的主因。可是,科學界外仍然對此結論有爭議。


在地球大氣層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而其他情況不變下,會促使地面升溫,溫室氣體產生天然的溫室效應。如果沒有它,地球溫度會比現在低攝氏30度,使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在支持與反對這套變暖理論之間爭辯是不正確的,反而應該則重於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的增加所產生的最終效果,什麼時候應該促進或什麼時候才同意使之緩和。


舉一個重要的回饋過程的例子,就是冰反照率回饋。大氣層中增加二氧化碳暖化了地球表面,導致兩極冰塊溶解。陸地與開放水域便佔據更多的地方。兩者比冰的反射還要少,所以吸收了更多太陽輻射。這樣使變暖加劇,到頭來促使更多冰塊溶化,循環不斷持續。


因為地球的熱力慣性與對其他間接效應的緩慢反應,地球現今的氣候在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下變得不平衡。氣候行為研究指出,縱使溫室氣體維持現今的水準,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仍然會上升攝氏0.5至1度。

           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                                  在過去65萬年,大氣層二氧化碳與全球溫度的圖表
   
  
                                            1980年至2003年,全球主要溫室氣體的趨勢圖
   
  
  
溫室氣體對於太陽的短波輻射來說是透明的。可是,它們卻吸收了來自地球發放的(黑體輻射)部份長波的紅外線輻射。這樣使地球難以降溫。它們能暖化地球多少是以全球暖化勢能作指標。


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及甲烷的濃度自1750年比前工業化水平(280百萬分率)分別上升了31%與149%。而現在的水平已經高於380百萬分率。從冰芯中提取可靠的數據指出,與過去65萬年的作比較,這是個明顯的飆升。從一些非直接的地質學證據,有理由相信過去4千萬年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較高。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大約四分之三的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是燃燒化石燃料。其他的人為排放都是土地使用方面,特別是砍伐森林。


1958年在夏威夷大島海拔約3400公尺的毛納洛峰上對二氧化碳混合比率展開了最漫長的連續的儀器測量。從此以後,人們發現每年的測量結果不斷攀升,如基林曲線(Keeling Curve)顯示,數值由當初的315百萬分率上升至2006年超過了380百萬分率,升幅大約是21%。結果顯示二氧化碳含量在每個月出現輕微季節性變動而整體上全年是不斷上升。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由生物生產和從天然氣管道和其它基礎設施洩漏出來。一些甲烷的生物來源是自然的,譬如白蟻。可是其他來源則是由人類農業活動增加而帶動的,例如稻米的耕種。最近的證據顯示,森林也許是甲烷的來源。如果屬實,這會是對天然溫室效應的額外貢獻,而不是人為溫室效應的。


雖然實際的趨勢軌線視乎不確定的經濟、社會、科技及自然發展,預期未來的二氧化碳水平將因為使用化石燃料而持續攀升。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的《排放情況的特殊報告》羅列出很多不同的二氧化碳情況,在2100年可以達致由541至970百萬分率的水平。如果煤與焦油被廣泛地採用,現時的化石燃料儲備是有能力實現這個水平並且在2100年後繼續排放。

                                  於2000年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的各個組成部分
   
  
  
全球的主要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是來自燃燒燃料。餘下的大部分來自「短暫的燃料」(生產與運送中耗用的燃料)、工業及農業生產中的排放。在1990年,他們的比重分別是5.8%、5.2%和3.3%。當前的數據都可以作比較。大約17%來自發電時所耗用的燃料。很少來自大自然與人為生物來源,大約只有6.3%來自農業所產生的甲烷和氧化亞氮。


正迴饋效果會導致更多溫室氣體的來源。譬如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的泥煤田釋放的甲烷可能多達7百億噸。注意人類排放的污染物如硫酸鹽氣溶膠有冷卻的作用。雖然被干擾的自然循環可能導致二十世紀中期的溫度記錄中所見的高原,但那些人類排放的污染物在某個程度上也引致同樣的溫度記錄

  另外一些理論  
人類曾企圖測量關於「在過去50年觀察得到的大部分暖化都是由人類活動所致的」的科學公眾輿論程度。在科學雜誌中,加州聖迭戈大學的歷史學教授納奧秘·奧勒斯克斯從科學資訊機構中的928份科學文獻的摘要中尋找全球氣候改變(global climatechange)。他得出結論,當中75%明示或暗示接受了這個公眾輿論的觀點。可是,奧勒斯克斯教授並沒有表示多少摘要指出人類導致的暖化效果。


除了這個公眾輿論外,還有其他的假說嘗試解釋全部或部分的全球溫度升高的原因。某些假說如下:

  
  • 全球溫度升高仍然屬於自然溫度變化的範圍之內。
  • 全球溫度升高是小冰河時期的來臨。
  • 全球溫度升高的原因是太陽輻射的變化及雲層覆蓋的調節效果。
  • 全球溫度升高正反映了城市熱島效應。因為很多讀數都在人口稠密或正在擴張的地區。
  太陽變化理論                                    過去30年的太陽輻射的變化圖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第三份評估報告所闡述的模型研究發現最近40至50年的氣候改變並不需要太陽發光度的變動。這些研究發現火山及太陽活動只能影響1950年前的溫度改變的一半,但這種自然力量最近已經被抵消。特別是,自1750年的溫室氣體所推動的氣候改變比同期增加的太陽活動所推動的高出八倍。


有些研究(Lean等人,2002年;Wang等人,2005年)認為前工業時期的太陽發光度比第三份評估報告中所提及的復原紀錄(例如:Hoyt和Schatten,1993年;Lean,2000年)還少三四倍。其他研究人員相信太陽發光度對全球變暖的影響被低估了。他們估計太陽活動促使近來溫室效應的16%或36%。其它人則建議雲層和其他過程的回饋加劇了太陽活動的變動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是真的,太陽活動的變動真的被低估了。從普遍的科學理解來說,太陽發光度變動對歷史上的氣候改變貢獻是十分小。


現在的太陽活動水準是歷史性高。科學家SamiSolanki博士等人認為過去60年至70年的太陽活動是八千年來的高峰期。Muscheler等人則認為過去幾千年都曾經出現類似的高峰期。Solanki博士根據他們的分析斷定了太陽活動在未來的50年會降低的機會率大約是92%。再者,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者在2005年發現過去二十年的改變中的10%至30%可能來自增加的太陽輸出。回顧了現有的文獻,Foukal等人斷定自從1970年代中期太陽輸出的變化很難加劇全球變暖並且沒有證據顯示太陽發光度在這個時期有所增加。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5 收起 理由
xizizi + 5 感谢您的精彩回复^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纪录片之家

GMT+8, 2024-11-2 06:08 , Processed in 0.08453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