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了解南极,认识南极,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中国自1980年开始,连续派遣科学考察人员参加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曰本等国的南极考察队进行夏季千口越冬考察.1983年6月,中国参加《南极条约》,成为缔约国.次年年底,中国首次自行组队前往南极.1985年10月,中国成了《南极条约》的协约国,并于1986年6月成为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
自1984年以来,中国每年都要自己组队奔赴南极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并在长城站和中山站派驻越冬科考人员.近20年来,中国已有2000多人次涉足南极洲,在极地冰川学,气象学,生物学,地质地球物理学,海洋学,测绘学,环境科学和寒区医学等方面,特别在南极地质学,南大洋磷虾生态学和高空大气物理学三大学科上,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并同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乌拉圭,德国,法国,挪威,俄罗斯,波兰等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相继在南极洲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两座常年科学考察基地.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曰.它实际上并不在南极大陆上,甚至也不在南极圈内.它位于靠近南极半岛的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乔治王岛上.其经纬度位置为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8分,距离北京1 7502公里.由于其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夏季沿海低地基本没有冰雪覆盖,小小的乔治王岛上群集了各国的8个常年考察站.
长城站三面环山.一面濒海(长城湾),自建成至今已进行过两次扩建,能完全适应南极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极地科学考察的需要.现站上有科研,办公,生活,发电,通信,文体和仓贮等建筑十多栋,配备有较先进的常规科学考察仪器和实验室,全天候卫星通信设备和各种适应寒区作业的运输工具等.
建有直升飞机平台.可开展常规的气象,生物,地磁,地震,环境等学科研究和实验室工作.近年来.为加强南极环境保护.站上还新建了一座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生活污水净化,这是乔治王岛上第一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装置.站区最多可容纳40—50人食宿和工作.在积累了相当的建站经验后.中国开始向环境更加险恶的南极圈内的南极大陆挺进.1989年2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启用.该站坐落在东南极大陆普里兹湾东侧的拉斯曼丘陵地带,位于南极洲也是全球最大的冰川——兰伯特冰川东侧.其经纬度位置为南纬69度22分,东经76度23分,距离北京12553公里.
中山站的建筑群采用500多个6米长的大型集装箱体拼接而成,其生活,文体,科研设施都较长城站齐全和优良.并备有向南极内陆冰盖作长距离考察的先进雪地车辆.由于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该站是开展高空大气物理学,极光科学,冰川学和地质地球物理科学的理想实验室.
中山站以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站上还专设孙中山先生纪念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