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9-8-10 12:04:16
|
只看该作者
郑和船队的造船、航海、通讯技术
1、大号宝船。据马欢《瀛涯胜览》卷首记载:“宝舡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明代一尺,相当于0.311米,所以大号宝船折合公制,长约138米,宽约56米。
2、关于静海寺残碑所记二千料海船、八橹船
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回国,都向永乐帝奏报海上风险和带回佛牙宝物,永乐帝在建成南京龙江天妃宫之后,又在南京狮子山下兴建了静海寺。寺中刻有郑和立的《南京静海寺碑》。现有残碑记载:“一、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现在学者估算二千料海船排水量约为一千余吨。八橹是小型海船,帆橹兼用,有风驶帆,无风荡橹,适合于在港湾、内河和无风条件下使用。
3、郑和船队组织严密,配套科学,由宝船战船座船粮船水船等组成。
4、航海罗盘24方向和48方向的组成。
郑和航海时,尚无360o一周的观念。当时使用的罗盘有24个方向,系用24个汉字围环组成。即10天干中的8个:甲、乙、丙、丁、庚、辛、壬、癸;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八卦中的4维:乾、坤、巽、艮。地支每字的中线刻度即代表10位整度数的,如30度、60度、90度等等。每个字占有15度。两字之间称为缝针,如子癸,癸丑等等。共可有48个指向,每向为7.5度。这样正北,北北东、东北、东东北等向都有了,在木帆船时代已够精确。罗盘指针扎于灯芯草上,浮于罗盘内水上。虽有风浪颠簸,也不易脱针,而保证正常指向。
5、探测水深、底质的方法和单位。
为探测水下浅滩,暗礁、避免船底擦浅、触礁,或为测定船舶航行的位置,需测量船下水域深浅和底质。采用长绳系上涂有牛油的铅锤抛入水中探测。根据测得的水深,水底不同底质(泥沙或岩石等),结合船长经验,与前人航海测量水深、底质记录对照,以判断航行所在位置。其计量单位称“托”,其长度为成人两臂伸开之距。每托约合五市尺。《郑和航海图》即是按此长度计算水深的。
6、测量星体以确定航船位置的方法和单位
巩珍《西洋番国志》中说下西洋的船是靠日月升落辨别东西方向,靠测星体高低,度量远近的。测量星体高度的方法称作“过洋牵星术”,高度单位称作“指”。有人说它是受阿拉伯航海术的影响,其实这种方法我国远在战国、汉代未通阿拉伯之前就有了。
牵星术用来测量星体高度的仪器称作“牵星板” ,一般为12片,均为正方形,由小到大,最小为1指,最大为12指,每边长约2厘米,折合今度数,1指约为1.9o。郑和时可能多于12片,超过12指。船员测量星体的具体时间为太阳升起前和落下后的12分钟之间的晨昏曚影时。
7、郑和船队航行计程方法和单位
郑和航海时,以“更”为单位时间和计程单位。以一昼夜为十更,每更约合16.22海里到10.81海里之间。
8、郑和船队通讯联络:白天看旗帜,夜间看灯笼,雾雨雪天气视距不良,用锣鼓音响联络。还使用信鸽作为通讯联络手段。
9、郑和船队驶风技术
船遇逆风侧风,只要将帆面倾斜到一定角度,风力吹到帆面上形成垂直于帆面的力,就能推动船舶前进。操纵的方法大体上是,将船头调向左或右前方偏斜前进,此时视风角若干,将帆面调到有利帆角,在此折线航行段中打偏航行,当航行到一个航段完时,将船头以大角度迎风移到另一方向斜行,再以右舷受风,主帆随着转向,开始第二个折线航段中的打偏航行。这样船舶沿“之”形的曲折航线借风驶帆前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