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八岁

标题: 英法百年战争 [打印本页]

作者: kexue6    时间: 2008-9-11 09:26
标题: 英法百年战争


从1337年到1453年,两国为争夺王位和土地,残酷厮杀。战争持续了一百年,哭声也持续了一百年。


1. 王位继承权引发争端
自11世纪“诺曼征服”以后,英国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占有了大量的法国领地,这在同样梦想称霸欧洲的法国看来,简直就是耻辱,一直寻求机会收复这些领地。14世纪初,英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到了不通过武力无法解决的地步。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男嗣,法国贵族会议便推举他的侄子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一心想控制法国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向法国发难,声称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腓力六世对爱德华三世的嚣张气焰十分气愤,暗下决心寻机报复。1337年5月24日,经过一番准备的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基恩,英国自然无法接受。同年10月,爱德华三世不顾法国的反对,自称身兼法王,并率部队进攻法国。于是,法国王位继承争端终于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2. 弓箭打出英国威风
面对气势汹汹的英国军队,法国把自己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派到了前线。当时,英军没有能与法国抗衡的骑兵部队。法王腓力六世扬言:“在强硬的马蹄下,愚蠢的英国人将会粉身碎骨,他们的肉体只会被我们用来铺筑庆功的大道。”
可是,当真正交手时,法国人很快就为自己的骄横付出了代价。弓箭成了英军的秘密武器。这种弓箭名叫“大弓”,射程远、射速快、精度高,能在200米的距离内射杀身披铠甲的骑士。爱德华三世指挥军队,故意放慢进攻速度,引诱法军来攻,等法国铁骑来到大弓射程内时,他下令发射利箭,大批的法国骑兵倒下。英国人很快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并占领了法国的门户诺曼底。
1346年,梦想占据整个法国的爱德华三世再次亲率弓箭部队在诺曼底登陆,并于7月占领了法国的卡昂,接着奔袭法国首都巴黎。8月24日,英军和法军在阿布维尔以北的克雷西村展开了决定胜负的厮杀。在此战中,英军的弓箭再次让法国人吃够了苦头。这场大厮杀一直持续到夜色降临,最后,腓力六世在60名骑士的保护下仓皇撤离。不久,爱德华三世又攻占了法国的港口重镇加莱。


3. 瘟疫改变战争进程
正当爱德华三世踌躇满志地准备对法国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进入加莱城时,不少英军染上了黑死病病毒。
黑死病不但导致英军大量死亡,而且导致英国的人口锐减,由黑死病流行前的400多万人降到疾病过后的250万人左右。更可怕的是,黑死病给英国人带来了心理上的极大恐惧,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在短短一年之内,英国著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职位竟然因为黑死病而三次易主,最短者任职仅仅6天。由于各地教堂的主教频繁死亡,英国人看重的感恩仪式也被迫停止。后来,随着瘟疫的肆虐,甚至出现一件首饰换了几个工匠最后还是半成品的情况;有的案件尚未开审,原告和被告都双双死去;新婚夫妇蜜月没度完就含泪永别。英国陷入到空前的恐慌中。在这种情况下,爱德华三世再也无力顾及同法国的争斗,只好于1360年同法国签订《布列塔尼和约》,宣布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
1364年,法国查理五世上台。他在一次朝会上说:“现在是让可恶的英国人屈服的时候了。我发誓带领我的臣民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查理五世征召大量雇佣步兵取代连战连败的骑士部队,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趁着英国黑死病大流行的机会,从1368年开始,查理五世开始逐步收复法国的大片失地。1372年,法国的舰队又在拉罗谢尔打败英国舰队,重新控制了西北沿海海域。到70年代末,法军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狭窄的一隅。这样,整个战争的态势发生了有利于法国的变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气收复全部失地时,却突然离开了人世。1380年继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是个精神病人,没能力治理国家,更不用说领兵打仗。这给了英国人很好的喘息机会,但此时的英国仍陷入瘟疫之中,无力反扑,战争进入僵持状态。由于瘟疫一时难以控制,英国被迫与法国在1396年签订了20年停战协定,放弃了一些既得的利益。


4. 亨利五世发动反攻
英军在战场上连遭败绩,使英国国内人心思变。1399年,兰开斯特公爵亨利乘机夺取了王位,建立了兰开斯特王朝,称亨利四世。1413年,亨利四世的儿子亨利五世上台。
上台不久,亨利五世就重新点燃了百年战争的烽火。1414年8月,亨利五世亲率大军在塞纳河口登陆,9月下旬,攻占了法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接着,亨利五世亲率一支由重骑兵和大弓手组成的为数约5000人的部队由陆路向加莱进军,引诱法军进行决战。1415年10月25日,两军在阿让库尔短兵相接,英军弓箭手在一个关隘地段奋力射杀法国骑兵。此役中,法军死伤8000余人,被俘2000多人,而英军只伤亡400多人。阿让库尔一战使亨利五世名噪一时。1417年8月,亨利五世再次带兵进攻法国,在诺曼底登陆后迅速扩大战果,并于1419年攻陷法国的鲁昂,打开了整个法国的门户。法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可就在这时,法国国内两大封建主集团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却出现了严重的内讧。1419年9月,法国王太子查理会见勃艮第公爵约翰,公开指责约翰对英国的入侵不出力抵抗,实属叛逆。约翰不服,两人争吵打骂起来。查理身后一名骑士跳了出来,用利剑把约翰当场刺死。这件事后,一心复仇的勃艮第派主动与亨利五世走到了一起。在勃艮第派的援助下,英军很快就占领了法国的北部地区。眼看大势已去,法国被迫与英国在1420年5月21日签订了《特鲁瓦和约》。和约宣布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担任法国摄政王。
为了实现完全统治法国的梦想,亨利五世还娶了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公主为妻。但命运仿佛在故意捉弄这个强硬的征服者,1422年,就在查理六世去世前两个月,亨利五世却先在战场上染病去世。年仅9个月大的亨利六世继承王位。


5. 圣女贞德拯救法国
幼小的亨利六世无法亲理国政,英国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再度展开权力斗争。法国原王储查理乘机在法国南部封建主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查理七世。争夺王位的战火再度燃起。挟亨利五世的余威,英军很快又取得了优势。此时,一个拯救法国的英雄出现了,她就是被法国人民千古传颂的奥尔良姑娘———圣女贞德。
贞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农家少女,整天牧羊,连最简单的字母都不认识。但是,国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卫祖国的消息使这个偏远农村的小姑娘异常激动,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拯救多难的祖国。1429年初,贞德17岁时,英军围困了巴黎南面的奥尔良城。这是法国南北交通的战略重镇,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消息传来,贞德感到这正是自己为祖国献身的时刻。她一再请求父母和叔叔带她去见当地的法军队长。叔叔为她的热诚所感动,带她到了军官面前。
“你这个小姑娘,连怎样戴头盔都不知道,怎么能上战场呢?”军官问她。“我有决心和勇气,我能学会战斗。”贞德以坚定的口气回答。
“你一个人怎么和英国军队作战呢?”
“我有祖国和人民,还有国王。我要先解救奥尔良城,然后让国王正式加冕。”
贞德的话使军官大吃一惊。他派7名士兵陪她去见国王。国王查理七世被贞德坚不可摧的意志感动,同意让她带一支三四千人的军队去解救奥尔良城。
贞德的武器只有一把剑和一面旗帜。在战斗中,她总是高举旗帜,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她和她的旗帜在哪里出现,法国士兵就奋不顾身地跟上去。经过无数次战斗,贞德和她的部队来到了奥尔良城下。守城的法军却不肯开城迎接,他们不相信贞德这个女孩子能带兵打败英军,有人甚至认为她是妖怪巫女。贞德也不申辩,她巡视一周,看到城的另一边还有一座最坚固的英军堡垒,便指挥法军攻击敌堡。她首先跃过深壕,架起梯子爬上城堡,但摔了下来。不一会儿,她高举战旗又冲了上去。守城的官兵亲眼看到这一切,大为感动,立即开门出击。被英军围困长达209天的奥尔良解围了。捷报传开,整个法国一片欢腾。
奥尔良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战争从此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并在兰斯大教堂举行了查理七世的加冕礼。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便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当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所逼、撤退回城时,这些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最后以4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贞德宁死不屈,她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11431年5月29日,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 贞德还不满20岁。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极大义愤和高度爱国热情。1436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6. 百年战争换来百年灾难
为了争夺王位和土地,英国和法国的统治者发起的这场长达116年的战争不但极大地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西方一位历史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年战争,就是一场百年的屠杀游戏。当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为自己争得的利益开庆功宴的时候,一些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无辜的人们却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持续了一百年,哭声也持续了一百年。”由于战争始终是在法国境内进行的,法国人民首当其冲饱受战争之苦。许多法国城市在英军的粗暴蹂躏下,呈现满目疮痍的破败景象。诺曼底、皮卡尔迪等重要地区的人口大约丧失了1/3,有的教区空无一人,土地荒芜。首都巴黎到处都是无人居住的空房,有的甚至成了野狼的巢穴,巴黎30万居民中有8万沦为乞丐。英国尽管远离战场,但当艰难地趟出百年大战的邪恶泥潭时,英国人痛苦地发现他们在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之后,不但一无所获,还把家底也输光了。这迫使英国放弃谋求大陆霸权的企图,而把全部精力向自己岛屿周围的海洋发展,走上了海洋扩张的道路。



英法百年战争形势图


普瓦捷战争中的士兵玩偶1


普瓦捷之战士兵玩偶


普瓦捷之战士兵玩偶2




反映英法百年战争的油画作品



简介
  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1340年,英法两国发生海战,法军战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 年8月,双方在克雷西会战,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约》 ,把加来及法国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
  1364年,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为了夺回失地, 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法国北部。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王太子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结婚。这项条约实际上将法国分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太子查理分别统辖的三个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与英王亨利五世先后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领法国国王。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法王。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战争成因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英国从此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的盎格鲁—诺曼贵族。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仍然控制着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一些地区。
补充
  Ⅰ.1154年,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亨利(兼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因其母亲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着十分罕见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是英格兰的国王,尊贵无上的英国君主;另一方面,作为法兰西的安茹伯爵、兼诺曼底公爵、兼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无可否认是一个法国人,是法兰西国王无可非议的臣子。作为国王,他是英国的统治者;作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国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愿放弃法国国籍、放弃在法国的一切权利,否则他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理所当然必须对法兰西国王唯命是从。如果他那样做就意味着:他必须向法国国王交还他作为法国贵族时所继承的,比整个英格兰还要富庶的大片法国领土——安茹、诺曼底和阿基坦等等。
  Ⅱ.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采取的是『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利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Ⅲ.英法之间这种君不君、臣不臣,利害关系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在双方的后代之间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百年战争的来临。
  历代金雀花王朝的英国君主,理论上都是法国臣民,理应为法兰西国王效犬马之劳。不仅如此,无论作为与法国王室历代通婚的姻亲之家,还是作为法国最强大的封建领主,一旦法兰西王位出现空缺——老国王没有儿子,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法兰西大大小小的贵族们为争夺王位而明争暗斗的时候,金雀花王朝的君主毫无疑问地拥有参与游戏的资格!英国国王身兼法国贵族,同时还要是法国国王的姻亲,参与法国王位的竞争可以说是既合理又合法!
  于是在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
  在14世纪时,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因为佛兰德斯表面上属于法国,但实际上却独自行政,并经常与英国进行羊毛贸易。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首先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然后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并在围攻11个月后成功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英国挟著胜利的余威,在内维尔十字战役当中,打败苏格兰的入侵,并且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此役也大大地减少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直到1356年英国再度开战,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又在普瓦捷战役利用相同的战术再次击溃法军。而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随即宣布自己为法国的摄政王,并有权于查理六世死后承继法国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于这年死去。结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游击队经常设置埋伏,捉拿英国的征税者,消灭英军的部队,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虽然于1428年10月,英军与勃艮地派进逼至奥尔良,并包围了此城,使得法军形势大为不利,但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千古传颂的救星——圣女贞德,在她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虽然贞德于不久后便英军所捉拿,并以女巫罪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影响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沧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

地位
  百年战争从中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五世纪,其结束之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战争过程中,双方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都经历了缓慢而深刻的转变,战争的过程也促使交战双方的战争体制调整。
  14世纪战争开始时,双方主要采取中世纪西欧化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部队。而作为远征的英国一方,由于这种传统兵役制限制了领主们对国王的效忠义务时间,在战争中开始采取更多的来自下层国民的雇佣兵以及相对应的长弓兵战术,同样对法国来说,持续而大规模的战争逼迫统治阶层集结权力应付外敌,促使王室更重视自身的权力而不是希望分配给下面的领主,因此当战争最终结束后,交战双方均先后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在战争中英国的数次胜利,也被认为严重挑战和打破了贵族骑兵在西欧占军事垄断地位的特点,自此之后,虽然在胜利国法国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战胜骑兵的意识已经被全面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此后于15—16世纪步兵地位的进一步重大转变。在初期的大规模会战中,法国人坚持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而到15世纪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他们也部分接受了对手的思想开始令骑兵下马徒步战斗,可说明对骑兵和步兵地位在战争中经历的微妙变化。百年战争中,代表着骑士贵族的法国军队在大规模会战中屡屡失败,最后由出身平民的圣女贞德鼓舞起士气才取得最终胜利,也就标识着贵族骑士风范的退却和民族战争意识的兴起。
  百年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这种新装备相对前者,事实上最显著的价值即是针对射击和刺杀为主的防御能力改良,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英国大规模应用的长弓战术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圣女贞德


英国的王牌:长弓


只有奋斗才配生存


[ 本帖最后由 kexue6 于 2008-9-11 09:33 编辑 ]
作者: radical    时间: 2008-9-19 07:43
标题: 不错
英国这个小国家~真是好战!
作者: banjojo    时间: 2008-9-29 18:59
這段歷史看了好幾次但一直都沒有理清楚過……
作者: xiewang    时间: 2009-3-14 13:57
只有介绍?片在哪里




欢迎光临 纪录片之家.十八岁 (http://jlpzj.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