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岁时,他向文森.斐西凯娣 (1915-1987; 当代美国作曲家的代表人物 ;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节奏,与不和谐的声音),米尧 (法籍古典音乐家; 1892 - 1974) 与 William Bergsma ( 美国当代作曲家 ; 其作品具有宏观,以各种风格反应时下的声音并且不跟随传统,不随波逐流; 1921 - 1994) 学习.他排拒了逻辑论 ( 因为从前的经验教导我们要那样,所以我们应该要这样 ) ,并且接受了当时前卫的异端作曲家,例如 Harry Partch, Charles Ives, Moondog, Henry Cowell 与 Virgil Thomson,可是他仍然没有找到属於自己的声音.为此,他搬到巴黎并花了两年的时间更努力的向 Nadia Boulanger 学习.
在巴黎的期间,他受雇一家电影公司,从事把 Ravi Shankar 的印度音乐改编成可以使法国音乐家解读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发现了印地安音乐的创作技巧.在研究完北非,印地安与喜马拉雅的音乐之后,他返回纽约, 又舍弃了他先前对音乐的看法,然后开始接纳东方的作曲技巧,并运用在他的作品中.
1974 年,他完成了庞大的新音乐,除了运用在 Mabou Mines 剧院外,(Glass 亦是这家剧院的共同创立者之一),更将这些新音乐投注在他自己的旗下表演团体 -- Philip Glass 合奏.
这个巔峰期,他发表了合计三小时的新音乐作品 -- Music in Twelve Parts; 1976 年 Philip Glass 与 Robert Wilson 合作之下所产出来超过 4 个鐘头的歌剧 -- Einstein on the Beach ( 沙滩上的爱因斯坦 ) 更成为 20 世纪的剧院指标,也使他的音乐生涯到达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