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之家.十八岁

标题: 象徵鳳凰美麗形象與音響──笙 [打印本页]

作者: sabrina    时间: 2009-12-10 18:57
标题: 象徵鳳凰美麗形象與音響──笙
   

<br><br>
<br>
<br>
<br>象徵鳳凰美麗形象與音響──笙<br>
<br>作者﹕古音<br>
<br>
<br>
<br>
<br>笙的音色高貴、華美且豐滿,但是現代人對這個古老的樂器似乎有些遺忘了。<br>
<br>相傳「笙」是女媧依照鳳的形象所設計發明的,正因為它的音色有如鳳鳥一般,<br>
<br>所以「笙」的聲音常被稱做鳳鳴。<br>
<br>
<br>
<br>
<br>《釋名》中記載:「笙,生也。像物管地而生。以匏為之,其中空以受簧。」<br>
<br>因此,「笙」被認為象徵萬物貫地而生。<br>
<br>在一些文獻資料上也提到笙苗的長短不一,其實是象徵陰陽之氣,<br>
<br>所以,笙的形制構造對應著天地之氣與陰陽五行。<br>
<br>據說古代的人們用鐘、磬、鼓及笙等樂器演奏時,會有鳳凰隨之起舞。<br>
<br>
<br>
<br>
<br>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由於笙斗在古代是以匏,<br>
<br>也就是以葫蘆挖制而成,所以屬於「八音」中的匏類樂器。<br>
<br>考古學家發現2400年前諸侯國君的墓葬<br>
<br>-曾侯乙墓中出土的14管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實物。<br>
<br>西元前十五世紀,殷代甲骨文中已經有關於「和」的記載,<br>
<br>大笙稱為「竽」,小笙稱為「和」,可見笙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br>
<br>
<br>
<br>
<br>關於「竽」有這麼個故事:<br>
<br>
<br>
<br>戰國時期的齊宣王是一位喜愛音樂的君王,他非常喜歡聽大規模「竽」的合奏,<br>
<br>當時有一位叫南郭處士的人,窮困潦倒,無以為生,於是混在樂隊中湊人數。<br>
<br>然而好景不常,宣王死後泯王繼位,卻喜歡聽竽的獨奏,要求個別吹奏,<br>
<br>本來就不擅長吹竽的南郭處士,無計可施,只好落荒而逃,<br>
<br>這件事情在當時被引為笑柄,「濫竽充數」,這四個字的典故,也就是源自於此。<br>
<br>
<br>
<br>
<br>笙的構造可分為笙斗、持笙、笙管等。<br>
<br>笙斗又叫笙座,古代是以葫蘆做成的,<br>
<br>唐代以後改用木頭,現在則是用銅合金做成的,<br>
<br>它的作用是為了穩固和連結笙苗。持笙又名捧笙,<br>
<br>「笙」由於外觀很像鳳翼,所以也稱為「鳳笙」,<br>
<br>傳說它的聲響與鳳凰相似,所以也叫做「鳳鳴」。<br>
<br>笙管或稱笙苗,是長短不一的竹管。笙苗上開有按指孔,還有出音孔。<br>
<br>笙苗的長短依發音的高低而有不同。<br>
<br>
<br>
<br>
<br>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笙」在宮廷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br>
<br>明清時期還廣泛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和戲曲、說唱的伴奏,<br>
<br>有方斗、圓斗、大、小等各種形制,音位排列也不盡相同。<br>
<br>
<br>
<br>笙在古代稱做「和」,<br>
<br>其實「和」這個字不僅是一個別名,也代表著一種和諧、平合與包容的精神,<br>
<br>在現代的民族樂團當中,「笙」也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br>
<br>它能協調各個樂器,將各種不同音色、不同個性的樂器,美妙的調和在一起。<br>
<br>我們在待人處世上如果也能像「笙」這個樂器一樣,<br>
<br>處處先想到別人,遇到問題找自己的錯誤,圓融別人,<br>
<br>我想這個社會也將會到處充滿祥和,您說是嗎?<br>
<br>
<br>

<br><embed style="FILTER: alpha(opacity=100 Style=3 FinishOpacity=0)black();style:"src="http://www.yinsenianhua.com/admin/uploadfile/2007103117231184.WMA" width="0" height="0" type="video/x-ms-asf" volume="30" autostart="TRUE" loop="-1">
<br>

作者: 起舞弄清影    时间: 2009-12-10 19:11
图片看不到QQ1

贴个样本过来


作者: adyu    时间: 2009-12-11 00:36
相傳春秋時代,秦穆公有個小女兒,非常喜歡西戎國貢獻的一塊碧玉。穆公見此,便把女兒取名為「弄玉」。弄玉長大後,她的姿容舉世無雙,並聰穎絕倫,唯一的缺點,是她性情孤僻,尤其厭惡宮裡的繁文縟節。她時常在深宮中的某個角落發著呆,或者品笛吹笙。穆公見她喜歡吹笙,因愛女心切,就請名匠將那塊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給她。弄玉自從得了碧玉笙以後,練習吹笙的時間更加長了,而技藝上也更精湛。穆公想為弄玉召鄰國公子為婿,讓弄玉在將來可做個國君的夫人。弄玉知道後,不願順從父命,她自有主張,她向父王說:「若不是一個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我寧願不嫁。」穆公一直是很疼愛這個女兒,萬事都依從於她,這次也不例外。有一天夜裡,弄玉在月光下賞月,倚著欄杆,興致一來,便拿起笙吹奏起來。同一時間,似乎有另一種樂聲,矊矊渺渺地低和著弄玉的笙聲。聽覺敏銳的弄玉也聽見了那幽然之音,專注地辨別這聲音的來源方向,原來是從東方遙傳過來的洞簫聲。一連幾夜,均是如此。有一日,弄玉與父親談天,便不經意地把有人在遠處為她伴奏的事情告訴了父親。穆公聽了大為驚奇,立刻派大將孟明根據弄玉所說的方向,去尋找吹簫的人。一直尋到華山,才聽見樵夫們說:「有個青年隱士,名叫簫史,在華山中峰明星崖隱居。這位青年人喜歡吹簫,簫聲可以傳幾百里。」孟明聞言,往明星崖而去,很快地找到簫史,並把他請回秦宮。簫史來到秦宮,那日正好是中秋節。穆公見他舉止瀟洒,風度翩翩,心裡十分高興,馬上請他吹簫。簫史取出玉簫,隨興地吹奏起來。一曲還不曾吹完,殿上的所雕飾的金龍、彩鳳都好像在翩翩起舞。大家也不約而同地齊聲讚道:「這真是仙樂啊!真是仙樂啊!」穆公為他們兩籌備婚禮,讓他們結成夫妻。兩人相常相愛,簫史也教弄玉吹簫,學鳳的鳴聲。學了十幾年,弄玉吹出的簫聲,與鳳凰的叫聲一模一樣,甚至把天上的鳳凰也引下來了,停在他們的屋子上。秦穆公專門為他們建造了一座鳳凰台,讓這對夫妻住在那裡。他們不飲不食,不下數年。有一天夜裡,奏完笙簫之後,簫史對弄玉說:「我很懷念華山幽靜的生活。」弄玉知道丈夫想說什麼,便說:「這宮廷生涯,我壓根兒就厭煩,我願意與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靜。」從此二人便隱居在華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帶著玉笙乘上彩鳳,簫史帶上玉簫跨上金龍,一時間龍鳳雙飛,雙雙升空而去。當時的人們便把簫史這樣一個翩翩佳公子稱為乘龍快婿。從此以後華山中峰又被稱為玉女峰,後人在中峰建起了玉女祠,許多勝跡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鳳台曲〉中寫道:「嘗聞秦帝女,傳來鳳凰聲。是日逢仙事,當時別有情。人吹彩簫去,天借綠雲還。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而「乘龍快婿」也常作「乘龍佳婿」。

[ 本帖最后由 adyu 于 2009-12-11 00:37 编辑 ]




欢迎光临 纪录片之家.十八岁 (http://jlpzj.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