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管弦乐总谱的需求者在VC上当属小众。作为国内最大的资源分享平台之一,管弦乐总谱资源的分享一直是一块空白。几年来一直尝试在VC上搜索有关这类资源,却一无所获,多少有些遗憾。于是只好上国外的总谱网站搜索资料,颇有斩获。
众所周知,在VC上发布资源是需要级别的。由于个性懒散,疏于进取之心,注册VC两年之后才获取发布权限,才拥有回馈多年来为我提供无数宝贵资源--VC平台的权力。于是心动,试着把手中一些可能对需要者有用的资料贡献出来,以解需求者东西南北中满世界搜索之烦恼。
恰逢VeryCD创办六周年喜庆之际,秉承“分享互联网”之共享精神,用“世界著名作曲家管弦乐作品总谱合集(不定期更新)”这样一个标题整合手头已有资料共享发布,填补VC一个小小的空白,算是向VeryCD六岁生日的献礼吧!
关于标题索引的几点说明
1.沿用为交响乐定义的贝多芬传神画像作为标题海报,不再更改。
2.发行时间填写为1800年,以此铭记贝多芬第一交响乐之诞生,不再更改。
3.关于地区:德国/语言:德文的说明:管弦乐总谱中使用的语言文字有意大利文、德文、俄文以及英文等等,甚至混用,不必细说。在此统一填写为德国/德文,以此膜拜贝多芬及众多德籍伟大作曲家之不朽灵魂。由此,同样不再更改。
4. 关于版本的说明:手上的资料均为原版扫描或国外网友打谱制作的PDF文件,原版扫描的资料标记翔实,能最大限度的传递作曲家意图,这种版本相当于购买之图书,很有价值;打谱制作的PDF版本有的会省略不少标记,对于指挥和乐手的帮助有限,但是对于研究配器编曲的爱好者来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至少可以了解各声部的纵向关系以及旋律发展的乐思,聊胜于无,如有原版扫描一定更新。
5.关于目录的说明:为了简化版面,从第二个资源起不再详列乐章细目(实际看来也没此必要,乐章细目随处可查,不比新书目录之重要),只列出各资源名目。
关于资源更新的几点说明
1.所有资料均为重新整理打包发布,所以会形成最初独立供源上传的局面,加上带宽有限(电信ADSL 1M),由此,不敢每次把压缩包做得过大,也不敢过多更新资源数量,以此减缓最初上传的压力,望大家谅解!同时也希望大家努力分流,愿每个资源都能在ED2K上永久保留。
2.由于工作学习的压力,不敢保证时时发布更新,只求凭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享信念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也希望大家能提供更多的资讯渠道,帮助我把此合集做好做强,让更多的总谱爱好者受益。
3.由于学识有限,在日后的资源发布过程中一定会有诸多纰漏甚至错误发生,所以恳请大家及时指出,鞭策我及时更正,杜绝错误资讯在此存留。
2009年7月15日 在VeryCD打滚的日子
以下为资源简介(不定期更新):
一二六. 贝多芬第七交响乐总谱
IPB Image
继续贝多芬的交响乐总谱发布。今天的压缩包里还是放进了两套总谱,和上次的一样,一套是清晰扫描版,另一套是漂亮的打谱版。大家各取所需吧。(10月31日下午1点40分)
一二七.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总谱
这两天有网友提到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总谱,手边有的当然要发布。勃拉姆斯一共有四部交响曲,还剩下最后一首三交也会找机会发布的,这样就齐全了。
压缩包里放进了两套总谱,都是扫描版,凭大家喜好使用吧。音频版本不需要我说明什么,那老头的照片谁不识得?(11月2日下午3点一刻)
一二八.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No.23总谱
网友需要这份总谱。没什么好说的,发布就是了。压缩包里放进了三套总谱,两套扫描版,一套打谱版,拿着都会有用的。(11月3日下午4点零8分)
一二九. 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总谱
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降B大调,OP.100,作于1944年,1945年列宁格勒庆祝摆脱德军重围,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庆祝晚会上,由普罗科菲耶夫指挥首演,此曲公认是普罗科菲耶夫最杰出的作品,为中期艺术巅峰时期的杰作。
共4个乐章:
1. 行板,奏鸣曲式。长笛与低音管以八度音程开始奏缓慢而朴素的第一主题,这个旋律经乐队发展,低音乐器奏经过句,发展后,抒情性的第二主题由长笛与双簧管八度音程表现,以F大调,发展后以小结尾句乐念结束呈示部。发展部第一主题先以原调出现于低音,经经过句、第二主题、结尾句乐念经各种组合交织,以对位法组合。再现部第一主题先由铜管以圣咏般形态再现,经过句、第二主题与结尾句乐念以不同的调子复归,尾奏是第一主题变形。
2.清晰的快板,主乐念是由单簧管独奏乐念的发展,中段由低音部的单簧管等奏出稍微沉重的旋律。
3.慢板,以分散和弦风格的弦乐伴奏为背景,从单簧管到长笛再到小提琴缓慢进行,绵延的旋律极为优美。
4. 游戏似的快板,由长笛、低音管以复调性的导入部乐句始,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以4把大提琴的圣咏调表现,在圆号引导下,单簧管奏出喜悦的回旋曲风格主题。第一乐章小结尾乐念变为经过句,中段低音弦乐奏庄重的旋律,主部再现后,作为经过句的第一乐章小结尾乐念增加力量而形成长大的华丽尾奏。(网络文摘 -- 11月4日下午4点半)
一三〇. 斯特拉文斯基【幻想灰谐曲】总谱
这几天小组里探讨一个问题,版主“总谱”老师传给我这份谱子和录音作为借鉴,我一听果然不错,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吧。
版主“总谱”在小组里这样说到:“这是他(斯特拉文斯基)早期作品,真的很像他老师里姆斯基的大黄蜂。也蛮好听的。创意嘛,就比不上他后来的作品了。”
谢谢版主提供的总谱和录音,录音版本我还没来得及询问。(11月5日下午5点)
一三一.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总谱
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管弦乐组曲)作于19O7年。
第一首“夜的前奏曲”
小提琴和中提琴加弱音器以极轻的力度奏出四个音的下行音型,渲染出南国夏夜炎热而充满慵惰和宁静的气氛。这一音型不断移到各种乐器,是此曲的基础,同时也作为贯穿整个组曲的因素在其他各自中出现。中间段落突然出现力度较强的乐队全奏,然后归于宁静。是在近结束时先后插进单簧管和大管的率彩演奏,使音乐稍有起伏。
第二首“马拉加尼亚舞曲”
马拉加在西班牙南部的安塔露西亚省人民能歌善舞。马拉加尼亚舞曲是当地一种在吉他伴奏下的歌舞曲,常由两个对比性的音乐形象互相交替构成这首乐曲一开始低音弦乐器三小节的音型不断反复。成为第一部分的固定低音。其他乐器加以华丽的装饰。接着,小号吹出带浓厚西班牙风格的旋律,其他乐器逐渐进人;把音乐推向高潮。最后以第一首中出现的象征炎热夏夜的下行动机结束。
第三首“哈巴涅拉”
原为拉威尔1889年写作的钢琴曲《耳闻的景色》的第一曲, 将其配器成为管弦乐曲用于这一组曲。引子提示出哈巴涅拉舞曲典型的切分节奏,这种节奏型不断移到其他乐器,贯穿始终,既保持统一又有色彩变化接着先后出现两个主题,用巧妙的配器手法加以发展。
第四首“集市”
描写西班牙节日夜间集市的热闹景象乐曲共分二段。第一段小提琴的泛音、长笛的纤巧音型、竖琴的华彩刮奏等细腻地组台成奇妙的音响, 中段突然爆发出强有力的乐队合奏的句子。仿佛是人群的歌唱欢笑其间插人弦乐器的滑音生动地模仿出捆在柱上的午羊的叫声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素材并与人群的阵阵欢笑结合在一起。
此曲是体现拉威尔精湛配器的典型作品。他扩展了乐器的音区。经常使用色彩性的演奏手法,如弦乐器的泛音加弱音器滑奏,泛音与实音的迅速交替;竖琴的双音泛音,刮奏;圆号的阻塞音,铜管加弱音器等。配器的织体严谨精练,突出色彩性的配器手法。这些都在《西班牙狂想曲》和以后的管弦乐写作中广泛运用。(网络文摘 -- 11月6日下午5点)
一三二. 马勒【少年的魔号】12首声乐作品管弦乐总谱
马勒的《少年的魔角》
作者:邵奇青
云雾中飘来的传奇,在大森林里弥漫着。天外的遥响……不可测的存在,冥冥中生成了许多星际闪烁的灵动。那里的潜韵,终于化作了闪电般的光芒。散射着,照耀着。就近的营房,聚拢着混杂的乐队。鼓声、歌声、喇叭。军号。人们在尽情地欢跳着。遥远的号声,若隐若现的,烘托了伊格劳的荒诞和香美。号声点缀着这里的景观……,最初勾勒马勒心宇的,就是这个神奇的遥响。每当马勒去与她对话,从那里出来,那里就有一个“嬉戏”在作应答。这样的心灵感应多了,马勒就不认为自己在作曲。而是在“被创造”。那个号声早已进人他的梦中!载着上天的灵光,扬起了他生命的风帆。许多人习以为常的一种遭遇,在马勒都是一种和谐,一种感动。他的心宇原是那么宽广,他的密度远比莫扎特更厚更宽广。让声音自己去描摹大自然景观,按着她的本性去呼唤美。这原是现代作曲家精心设置的一种底蕴,在马勒却是与生俱来的。西贝柳斯、德彪西等已很音画,记录和再现了大自然的光和色,马勒却在音画上布满了苍穹。更为弥远。他要从中讲述另一世界的灵动,启悟人对另一层生命的憧憬。所以,马勒从开始创造,就不属于“三维”的,而属于“四维”。乃至无穷。他试图用音乐去证明那种不可知,用音乐去罗列生命的种种神迹。他要向人说尽感动之外的天恩浩荡,与江声涛涛绝然对应的另一种壮美。所有这一切,与那个号声不无关联,那个号声,就像上天赐予人的那种启示,镶入在他幼小的心房里,期待他去“解密”。从他八岁教人弹琴那反常的老到中,人们有理由相信马勒最初的种种潜韵。由此,也就理解了他为何要在“第二”、“第三”、“第五”、“第七”与“第八”中,一再重用号声。号声,亮丽,没臻。与他未来的心路一一对应。他一生都在讴歌造物主,又那么心平如空地似在云中漫游。这就回答了他之所以拥有音乐的全部。不难看出,当拥有音乐的最高启悟,他就注定了要与世俗逻辑有所隔阂。神往号声的出处,就决定了他如梦、又创造的。两者缺一不可,仅仅是梦,失败的人生。单是创造,又并非属音乐的全部。
如今那个《格林童话》已为人所知。格林兄弟集掖了德国人的智慧和幽默。以其坚硬的语感,嘲弄、讽刺、隐喻着。就如同我们今天所经历的种种荒诞。人生的不可知不可测中所必然遭遇的某一种荒诞和扭曲,都在格林的历史镜头里有所释发,那是智慧的心语,不会为时光磨损入。《少年的魔角》是格林童话的又一拓展。其情远比格林更为晦涩、荒诞。由布伦塔诺(Clemcns Brentano, 1778-1892)和阿尔尼姆(Achcin von Arnim, 1781-1831)两人改编的德国民歌集,一直令马勒读后拥有乐感,他一直就在梦中腹稿。歌德看了这本集子,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说:从人性上来看,他可放在未来音乐大师的钢琴上,谱出有意义的旋律。马勒如期走来,就把这个心中的遥响谱写成乐。
大致说来,此曲集如同一个戏言。是把与时光逆旅的生命拿来加以扩展,记录了一个个难以令人理解的故事,哨兵去了,听到归营号,灵又归来;恬美的杜鹃和夜莺在欢唱,却不幸由驴子来当评审;圣安东尼不经意间跑到河流旁,他布道,鱼儿雀跃,灵有反映;即便讲爱情,也是魂兮归来的那种,是梦中的许多意象。布鲁诺·瓦尔特说,他一定从中发现了原属于他的精神故乡。他在这里找到了震撼他心灵的一切……大自然的、战争、幽灵、爱情、别离、虔诚、粗鲁的幽默……从她们之中,马勒本人的品格,阳刚的气概和充满力量的独创性显现出来。马勒从原诗中的五百首诗中,先选了二十五首,其中九首写有钢琴伴奏。在1892年之际,他又写了五首附钢琴伴奏的乐曲。被后人收集在《青年时代歌曲集》中。这就是以后管弦乐和钢琴两种版本的基础。有的作品是马勒在写《第二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的休息之际写就。马勒将自己的这个歌曲集称为“幽默曲”,共十二首:
1.哨兵的夜曲
2.徒劳
3.不幸时的慰藉
4.谁作了此歌谣
5.人间的生活
6.向鱼布道的圣安东尼
7.莱茵的传说
8.在塔楼中被迫害者之歌
9.当美妙的号角响起
10.赞美崇高的理性
11.起床鼓
12.少年鼓手(11、12首为马勒后来所加)(网络文摘 -- 11月7日下午5点)
一三三. 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总谱
马勒的《第八交响曲》,降E大调,作于1906-1907年,1910年9月12日由马勒指挥在慕尼黑首演。这首交响曲编制庞大,因需千人演奏演唱,故称《千人交响曲》。
乐曲详细介绍请看这里。(11月9日晚7点50分)
一三四. 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Op.48总谱
柴可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48,1880〉
第一乐章:作曲家在总谱上注有“小奏鸣曲式的小品”的标题。
C 大调下行音阶式的宽广庄重的序奏主题满怀激情,逐渐低落平静下来之后,由适度的行板转入中速的快板。主部主题二度叹息的音调心潮起伏,惆怅哀怨,和轻盈跳跃的副部主题形成对比,副部是无穷动的乐段,酣畅淋漓充满活力,二度叹息音调在其间呼应乃神来之笔,进入高潮后再现部的起伏短句更为情深意切,副部回到C 大调,尾声与序奏相对应,结构完整。乐章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小奏鸣曲式是音乐律动的自身需要。
第二乐章:圆舞曲(walzer)
柴可夫斯基是写作交响乐、歌剧、舞剧三大音乐体裁的大师,也是一位谱写圆舞曲的高手,他创作了不少绝妙的圆舞曲珍品,本篇即是世界圆舞曲宝库中的上乘之作。悠扬飘逸,措施典雅,宛如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娴娜婆婆,令人神往,尾声的反向上、下行音阶进行如彩虹在天边消失,韵味无穷。
第三乐章:悲歌(Elegie)
悲哀的小广板(Larghetto elegiaco),开始是每四个小节一个哀叹的乐句,情绪起伏,欲言又止。这一发自内心的哀叹主题第一个和弦就是小七和弦的第三转位,这种和声进行是史无前例的。外声部反向进行和连续的密集和弦,音乐深沉而有张力,富于悲剧色彩和戏剧性,几次起伏之后,继之以一个完全的终止式和补充,第一小提琴以痛定思痛的心绪唱起了感人与腑的悲歌,具有强烈的主观倾诉的性质。这个心怀企求与渴望的旋律变化反复了六次达到令人肠断的沸点,多少真挚温暖的同情和安慰终被绝望和渺茫所代替。弦乐队全部加上弱音器再现倾诉的主题,朦胧而凄凉,往事不堪回首,直至记忆的消逝......
第四乐章:终曲(俄罗斯主题)Finale
轻柔缓慢的序奏主题取材白俄罗斯民歌《在牧场上》,由行板转为快板之后,主题轻快欢乐,取材于俄罗斯民歌《在绿色的苹果树下》,开头两小节的音调正好与全曲序奏主题(终曲结束前再一次出现)的下行四度音阶相辉映,副题纵情地歌唱,洒脱自信。终曲一扫忧郁压抑的情绪,代之以热情奔放,纯朴欢乐的民间歌舞场面, 最后在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网络文摘--11月10日晚7点50分)
一三五. 德沃夏克弦乐小夜曲Op.22总谱
11月7日晚,网友“Liuyuforever” 一下子传给我900MB的管弦乐总谱资料委托我发布,今天先发布他自己扫描的捷克版德沃夏克弦乐小夜曲Op.22总谱。扫描质量很高,可以说这份谱子是第一次在互联网出现。感谢他对这个资源面页以及小组的厚爱和大力支持!
其他总谱资料我安排时间替他发布。音频和昨天的一样,出自同一张CD。(11月11日晚8点33分)
一三六. 约翰·亚当斯【快机器中的短旅程(Short Ride in a Fast Machine)】总谱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古典作曲家,多是不愿接受时代发展的潮流的,他们不是钻到“实验室”里去弄各种怪声出来吓人,就是潜心于神秘主义、让人觉得自己似乎是大智者。亚当斯所属的简约主义乐派明显有后者的倾向,即使是他本人的早期作品《震教徒的环》,亦散发着与后现代生活无关的神秘气息。但是他后来摆脱了这两者的影响,接受了时代,亦保留了本色,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个人风格明显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快机器中的短旅程》所描述的场景相当有可视性:一辆色彩光鲜的跑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一路毫无障碍,真乃一往无前,跑到中途还想起一段科普兰式的美国号角,大概表现跑车来到了一片大草原,车中人(作曲家)对这大好河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部作品富有动感,情调明朗积极,虽没有优美的旋律,却能打动听者的心灵。
亚当斯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节奏上,他的节奏是很紧张的,这与其它简约派作曲家的单调反复不同,而他的旋律则基本上是传统的,富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大部分时候可以说是优美至极,就连美国最伟大的浪漫派风格作曲家巴伯都比不上他。
他的“紧跟潮流”还表现在歌剧的选材上,亚当斯是二十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之一,这基本上是《尼克松在中国》决定的,这部宏大的歌剧延续了《快机器中的短旅程》中的一些风格,而且包含了大量动听的音乐段落,体裁上亦相当传统,咏叹调、重唱、合唱、舞蹈、间奏曲等一应俱全,《尼克松在中国》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晚期唯一一部重要的浪漫主义性质的歌剧。亚当斯接着又创作了《柯林霍弗之死》等歌剧,这些歌剧基本上都取材于现当代世界史,旧瓶装新酒,亚当斯真是为时事焦点经典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网络文摘)
12-16日经过了五天短暂的电影配乐总谱发布再次回到我自己的轨道。今天的谱子和录音都来之不易,我在电驴上挂了很久才到手的。因为曲子很好也很著名,所以与大家分享。(11月17日晚9点18分)
一三七. 杜卡【魔法师的弟子】总谱
又打了两天游击。后面还有不少要打游击的日子。
网友要杜卡《魔法师的弟子》总谱,我运气还好,真的就到手了,自己也很高兴。手边正好也有音乐。现在不做配套发布心里都不舒服。(11月20日晚9点半)
一三八. 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总谱
四天之后再做古典音乐。今天要把勃拉姆斯四部交响曲总谱的发布做个了结,这次是最后没做的三交。压缩包里还是两套总谱,音频和上面的二交一样,出自同一套CD。(11月25日下午3点25分)
一三九.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交响曲总谱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交响曲》有三个乐章,演奏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开头和结尾的两个乐章每个都有超过25分钟的长度,而中间乐章就只有8至9分钟。这种非比寻常的长度比例结构是任何听众试图轻易地了解这作品的内涵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第一乐章:接近中板的小快板 – 急板 – 接近中板的小快板
如果说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成功地只是根据相似于传统奏鸣曲式乐章来写作的话,那么它就已经造成一个巨大的失败了。较近期的研究指出这首交响曲据说是“一个隐藏地寻求与奏鸣曲式产生联系的关系”。更详细的研究显示肖斯塔科维奇正在使用他喜欢的、将呈示部的素材在再现部倒置重现的奏鸣曲式。作曲家的有力地模糊化了他的奏鸣曲式风格使人们去了解这乐章的结构比起了解他的其他交响曲乐章困难得多。
因为有很多特别元素隐藏着,所以《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就好像一部除了主题发展以外几乎什么都没有的自由幻想曲,使人们难以确定哪里是副部主题的开始,尤其是难以判断那里是发展部的开始。在发展部中途出现的疯狂而急速的弦乐赋风曲(fugato)也许是本乐章主题的发展中与主题素材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最极端的范例,尽管它实际上仍然有些东西是植根于主部主题。
第二乐章:活跃的中版
第二乐章是马勒式的奥地利乡村民间舞曲 / 间奏曲的回旋曲,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交替出现。两个主题都很有想象力地变奏并且在重现的时候变形和整合。第二乐章有些段落出现了马勒《第二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的谐谑曲的旋律和配器细节。乐章最后用响板、木鱼和小军鼓奏出动听的“滴答声”模样的主部主题一次。
第三乐章:广板 – 快板
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以后,对于在第一乐章的大部分结构上问题的答案,变得合理地清楚起来,然而这种问题在第二乐章中几乎没有的。而在第三乐章里,听众在表面上面对相对于第一乐章少了一些问题,尽管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有相同的长度。但是,没有提供到现成答案或者大量证据的认真音乐研究,只会增加大家的困惑和混乱。到底这第三乐章是有四个、还是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吗?在这里,肖斯塔科维奇还有其他的音乐意图吗?那些相互独立的乐章部分是怎么样的?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用什么来区分这些独立部分呢?这些部分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呢?就算一个临时性的结构问题得到解决(一个答案不会与另一个听众得出的答案一样),但是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且不会完全得到解决。
不只在《第四交响曲》的第三(终曲)乐章的开头数分钟,而整部作品都充满着马勒音乐的影子。在这可畏甚至有时被视为悲痛的葬礼进行曲最终引导音乐进入一系列情节紧凑动人的段落,并时常带有圆舞曲格调。这些风格多样的乐段,时而轻松、时而沉思、时而讽刺而滑稽、时而模糊不清和经常性地使多种不同气氛混杂在一起,但是他们总是表现出不同形式的舞蹈旋律。在这乐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所有的舞蹈性退位让然,取而代之的是以倒叙(开始很响亮到最后以近乎死寂结束)的方式再现乐章开头的葬礼进行曲的精神面貌。这种情绪的激烈性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当中几乎是空前绝后的。
在这里听到的音乐表达形式出现了另一个令人感到摸不着头脑的元素。这使得有些人会认为这交响曲的终曲乐章在音乐思想上,不只是说情绪的动态范围和复杂性,也包括幻想性质,比起上两个乐章来得更有深层次;而有些人却不是很能够被这种音乐风格大杂烩所打动。这最明显的例子是英国乐评人休·奥塔威(Hugh Ottaway)形容终曲结尾为“伟大但不合理的推理”。(网络文摘)
总谱数据高达100MB,扫描得极其漂亮。可惜录音年代久远,不太令人满意,没办法,是我唯一拥有唱片,聊胜于无吧。抱歉!(11月26日下午3点32分)
一四〇. 德彪西“极慢板”总谱
德彪西“极慢板”总谱和录音都是“总谱有话说”组员 ygd80 提供的,已在小组里发布。考虑到小组的分流能力有限,所以今天我把谱子和录音做了压缩包在这里发布,与大家分享。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近半个月有不少“零散”的没有配套音频的总谱贴出。这些总谱都是“总谱有话说”的组员们大家一点点凑出来的,还有些是组员自己扫描的,这非常令我感动,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8月份发布的《拯救大兵瑞恩》总谱缺少两页,一直是我的一块心,最近我们的组员 weiwei4010 扫描了缺少的那两页,可真让我高兴坏了!
《梁祝》总谱是我们的组员 yfyfyf1948 扫描的,62岁的老人家有如此热情参与到总谱发布的大家庭,真是我辈的幸事。这份总谱是1960年版本,大家看了就知道年代久远,最后一页的定价:0.62元,暗合老人62岁的年龄,更能让您感受到历史的份量。
鲍元恺先生管弦乐总谱的系列发布已在小组里设有专区,日后所有的资源简介都会在那里汇总。(11月28日下午3点33分)
一四一.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总谱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板—从容的快板。这个大胆跳动的主题,令人联想起贝多芬的大赋格曲主题。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八度奏出的主题阴沉而森严。
第二乐章,稍快板。为传统的诙谐曲乐章。低音弦乐展开了急促的主题,并由木管乐器对此句做应答,时而插入令人眩目的法国号乐句。
第三乐章,最缓板。这是全曲中最纯美的乐章。全部铜管乐器都不派用场,而是用弦乐器展示出柔和动人的旋律线。声部的处理简单明了,效果始终清新透明。室内乐般微妙的配器法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独特的作曲风格。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这一乐章鼓乐长鸣,由小号,长号和大号在猛烈的定音鼓声之后奏出一连串雷鸣般的回旋曲迭句,有着火山爆发般的力度。
d小调第五交响曲其戏剧性、尖锐的弦乐跨度主题似乎预示着矛盾紧张的悲剧厮杀即将上演,然而从乐队深处浮现出一段歌咏旋律,如同从遥远年代飘来的神秘歌曲——那绝不是游吟诗人的调情歌谣,而是支离破碎、带有尖利、意外的变调与离调的高难度咏叹,发出受伤金丝雀喉咙里的颤音,随即转化为崇高、静思、几乎休止的音型缓慢流动,又意外地转变为一阵急速、阵雨、戏谑般的运动。随着交响曲的展开,孤独肖氏那分裂的古怪形象跃然出现:一半在充满猜忌和恐惧的古拉格群岛般的无情现实里漠然地戴着眼镜屏息静气逆来顺受,另一半却在抽象音响中尽情地质问、嘲讽、痛快淋漓地爆发灵魂的热量。
d小调第五交响曲没有像肖氏其后创作的几部交响曲那样在苏维埃作曲家协会内部掀起集体成员辩论,但由于官方现实主义反映论艺术观点向来认为无具体内容、无鲜明形象旋律的音乐十分可疑,结果导致大家的批评口径最终还是渐渐趋于严厉——著名作家亚历山大·法捷耶夫都能洞察秋毫地指出:“乐曲结尾部分听起来不像是指出了走向庆祝和胜利的出路,而似乎是在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和进行惩罚和复仇。”(网络文摘)
总谱质量不太好,没法跟四交的比,但基本可以确信这是目前在网上唯一一份流出的五交总谱,等到高质量扫描版出现了再与大家分享。音频还是全集里的,1968年3月27日的录音。(11月30日下午3点35分)
一四二. 肖斯塔科维奇第六交响曲总谱
这首交响曲,B小调,OP.54,作于1939年。肖斯塔科维奇自己表示,此曲是“表现春天、喜悦、生命的气息”,据说从马雅科夫斯基的诗中获得灵感。
共 3个乐章:1.最缓板,三段体。以中提琴、大提琴、木管呈示主题旋律始,上声部出现新动机后,作自由对位发展。达以颤音作半音阶下行高峰,才平静下来。中间部速度转为轻微的急板到中板到行板,英国管、长笛等奏抒情旋律,在转调中体现春天色彩,长笛独奏极为柔美。第三段很短,像是尾奏,这个乐章像是描述春天早晨的雾中景色。
2.快板,以分散三和弦为主的弦乐拨奏伴奏,单簧管奏田园般的主题,低音出现新动机后,作变奏发展。加上打击乐达到一次高潮后,小提琴奏抒情旋律,开始相当于发展部分,长笛、小提琴、短笛传递后,出现五度、八度跳跃的动机。打击乐再一次引起高潮后,主题重现,长笛予以逆行,构成第二发展部。
3.急板。由弦乐呈示像快速的舞曲般的主题,它引出另一主题,然后两个主题予以发展,全体乐器合奏后,进入华丽的狂欢。最后为独奏小提琴引出第一主题再现,形成第二次展开,在又一次狂热之中结束。这首交响曲有室内乐风格。(网络文摘)
总谱文件和四交的一样清晰漂亮,极其难得。录音也不错,没有多少年代久远的痕迹,虽然是1967年9月15日留下的声音。(12月2日下午3点35分)
一四三.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总谱
《第八交响曲》创作于1943年,同年11月4日由姆拉文斯基指挥苏联国家交响乐团首演于莫斯科。这个时候,卫国战争已经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正义的人民正充满信心地走向胜利。然而,肖斯塔科维奇站在历史的高度,不能不忧心忡忡地看到战争所带来的几乎无法弥补的沉重灾难。他以对法西斯的无比仇恨,对遭受巨大牺牲的民族的深深悲痛之情,创作了这部悲剧性的《第八交响曲》。(网络文摘)
依然是清晰漂亮的扫描版总谱。录音时间是1967年4月11日。(12月3日下午3点35分)
一四四. 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总谱
总谱文件是我从一份双开版面总谱裁剪出来的,现在看起来比原始文件好了很多。音频还是全集里面的,1965年3月20日录音。(12月6日下午2点43分)
PS.我的分流方法:当发布最新的资源时,共享文件夹里就只有最新的压缩包,想下载之前文件的网友请原谅,只有靠已经下载完成的网友帮忙做源了。等把最新的资源分流完毕之后就恢复原样。
图书版权归出版社及制作者所有,该资源仅限爱好者学习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目的,谨此声明!
电信 ADSL 1M 带宽,保证长期供源!
欢迎光临 纪录片之家.十八岁 (http://jlpzj.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