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
法国古典主义画家。画风严谨,技法精工。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的委员。早期作品以历史英雄人物为题材,如《荷拉斯兄弟之誓》、《处决自己的儿子布鲁特斯》等。1793年完成名作《马拉之死》。1794年雅各宾政权被反革命颠覆,经过五年的混乱,拿破仑掌握政权后,大卫做了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家。这时期创作了歌颂拿破仑的《加冕式》、《授旗式》等作品。
5、Turner 泰纳
泰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 ~ 1851﹞
泰纳与他同时代的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同被认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绘画大师。
泰纳出身寒微,因此他工作十分勤奋,于 14 岁时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在蒙洛医生﹝Dr. Thomas Monro﹞家里度过的许多夜晚,对他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蒙洛是一位富有的艺术爱好者,周围聚集了一批年轻画家。在蒙洛的首肯下,这些画家经常临摹他所收藏的水彩画。水彩画这种绘画方式适于捕捉变化多端的英国天气和光线,泰纳因此一生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精确描绘英国小镇和乡村风光。但是他很快就发展了一种更动人心魄的风格,即暴风雨天气下的景物更撼人心魄,因此确定了其作品的基调。
泰纳雄心勃勃,不久后开始尝试当时声望更高的油画。这种绘画不但更昂贵、也更费气力。1796 年,泰纳二十一岁,他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海上渔民》﹝Fishermen at Sea﹞在皇家美术馆展出。这幅习作以震撼人心的笔触描绘了深夜海上的渔民,当时引起了轰动。
泰纳喜欢从大自然产生的动人心魄的效果中汲取灵感,包括暴风雨、极端恶劣或美妙的天气,尤其是光的效果。因此他经常出外旅行写生,开始是为了寻找如画的风景,如古堡或修道院的废墟。但逐渐地,他开始愈来愈多地在苏格兰、韦尔斯和英格兰北部寻找更富于浪漫情调的蛮荒景色。1802年,他曾到法国和瑞士境内雄伟壮丽的阿尔卑斯山旅行。泰纳后来又到威尼斯和它的泻湖旅游,并且对这城市怀着痴情倒。威尼斯之行使泰纳的画摆脱了古典派的形式,变得更加明快、轻松,特别是色彩更为绚丽。
在泰纳创作自己晚期的成熟作品时,他已经超越同时代的传统习俗,创作出几乎为现代人的趣味而画出的作品。他从模仿过去大师们的作品开始他的绘画生涯,却以开创新的风格而结束一生,而这种风格却是到了本世纪才得到人们的赞赏。
6、Van Gogh 梵高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经历之后,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美术商人,并产生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进而成为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1880年他开始学画,后来他在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进修。于1886年来到巴黎,他在这里见到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此的。而这种色调与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意大利的雕刻家兼建筑师,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他生于1598年,在82岁生日的几天后去世。他是那一列杰出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中的最后一人,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才使得意大利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成为西方世界之光。
泰纳出身寒微,因此他工作十分勤奋,于 14 岁时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在蒙洛医生﹝Dr. Thomas Monro﹞家里度过的许多夜晚,对他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蒙洛是一位富有的艺术爱好者,周围聚集了一批年轻画家。在蒙洛的首肯下,这些画家经常临摹他所收藏的水彩画。水彩画这种绘画方式适于捕捉变化多端的英国天气和光线,泰纳因此一生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精确描绘英国小镇和乡村风光。但是他很快就发展了一种更动人心魄的风格,即暴风雨天气下的景物更撼人心魄,因此确定了其作品的基调。
泰纳雄心勃勃,不久后开始尝试当时声望更高的油画。这种绘画不但更昂贵、也更费气力。1796 年,泰纳二十一岁,他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海上渔民》﹝Fishermen at Sea﹞在皇家美术馆展出。这幅习作以震撼人心的笔触描绘了深夜海上的渔民,当时引起了轰动。